在深圳坪山,有一条路名叫“锦绣”。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生物医药产业“锦绣之路”——包括信立泰、翰宇药业、赛诺菲巴斯德等知名企业在内的近200家生物医药类公司汇聚在此。未来在深圳,像这样的“锦绣之路”还会不断增加,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发展春天。
今年6月6日,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形成一批引领型新兴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位列其中。《深圳市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描画了未来蓝图:到2025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提前布局,产业规模有望翻番
今年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作为生物经济4大重点领域之一。根据规划,国家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未来5至10年生物医药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这为深圳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送来了春风。
据悉,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包括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及天然药物、细胞和基因产品等领域。深圳作为首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生物医药企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业态不断发展。资料显示,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已连续多年位列国内前十位,处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一方阵。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为461亿元。而《行动计划》则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营收要实现翻番。
如此高的增速,信心从哪来?
初具规模的产业布局,是生物医药产业驶入快车道的底气。目前,深圳市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在细分领域已涌现出海王生物、海普瑞、翰宇药业、北科生物、信立泰等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深圳南山高新区、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两大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广东省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载体快速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布局早、行动快,深圳的生物医药企业逆势增长。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全自动化学发光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褀氏生物是目前全国种类最齐全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供应商之一;吉因加深圳实验室完成扩建并通过验收,目前日检测通量为2万管……
着眼创新,从“深圳产”到“深圳研”
2021年10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批准I类创新药西格列他钠片上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这是深圳上市企业微芯生物的第二款I类创新药。
“20多年前,我们怀着研制中国自己创新药的梦想回国,一路走来从零做起、成长壮大。”微芯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鲁先平说。怀揣这样的梦想,深圳生物医药企业在创新路上不断奋进。截至2021年,深圳的生物医药企业已获批上市I类新药7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创新药84个,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94个,“仿创结合”的发展态势逐渐形成。
当前,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凸显,但仍存在产业附加值有待提升、部分企业以仿制药生产为主、创新药企业数量相对偏少等问题。《行动计划》提到,要支持企业做优做强,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到2025年,力争实现“获得国产I类新药上市批件15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400个”的目标。
一种创新药的研发,从立项到上市,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漫长过程。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坚持要走自主创新之路,是对深圳科研实力、产业成熟度的一种自信。
2021年12月2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在深圳市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式揭牌。深圳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拥有国家药监局分中心的地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将有利于加速创新药、生物技术产品注册上市,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深圳具有“BT(生物技术)+IT(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优势,有利于推动传统制药行业向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等领域转型升级。2021年7月,深圳湾实验室与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整合双方在BT与IT领域的优势资源,促进“BT+IT”跨界融合研究,推动前沿科学创新与技术图谱完善,催生一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颠覆性技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引领新经济模式发展。这条“BT+IT”的产业之路,是这座创新之城内部优势禀赋强强联合的必然选择。
深圳涌现更多创新药的决心,还来自于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据了解,深圳在生物医药领域组建各类创新载体511个,其中国家级27个。2021年,深圳市生物医药安全评价中心投入试运营,可同时开展15个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填补了华南地区非临床药物安全评价GLP实验室空白。深圳市29家医院取得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认证,基本满足本地药企临床试验需求。
集群发展,从“满天星”到“一团火”
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除个别集聚区外,整体较为分散,呈现多点开花的点状布局。如何统筹全市资源、引导各区错位发展成为塑造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空间链的重要议题。
根据《行动计划》的规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将布局坪山、南山、福田、龙岗、光明和大鹏六个区(新区),其中,坪山区定位为核心集聚区,推动生物创新药、高端制剂、疫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形成集聚,推动传统制药加工向研发生产一体化转变,打造“研发+转化+生产”的全链条生态体系;南山区定位为产业引领区,依托高校和总部企业研发攻关重大创新药,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福田区定位为创新政策探索区,把握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政策先行的契机,紧密对接香港科技资源,结合人工智能等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创新药物研发,打造生物医药政策“试点”区域;龙岗区定位为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主要开展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和基因药物等生物药研发生产;光明区定位为技术创新区,依托重点企业及创新载体,重点开展生物制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大鹏新区定位为精准医疗先锋区,依托深圳国际生物谷、深圳国际食品谷等产业空间和创新载体,重点开展精准医疗、检验检测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作为核心集聚区,坪山在生物医药领域搭建了包括全新体制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生物医药坪山转化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深圳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院在内的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平台,涌现了赛诺菲巴斯德、理邦精密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正在跻身世界前沿,坪山已经名副其实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热气腾腾的“明星区”。
作为“产业引领区”,南山区正从政策、空间、人才等多个方面发力,着力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包括探索设立开放式创新中心和专业孵化器,持续推进小分子药CRO公共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