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监管和严监管双管齐下 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本源

2017-10-26 16:14:11 来源:

打印 放大 缩小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攻坚战已吹响号角。业内人士表示,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必须多措并举,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防风险将通过监管协调和强化来完成。与此同时,深化金融改革,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的本源,更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

主线:防风险是金融工作重中之重

从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到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都被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伴随着最近几年国内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变化,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也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十九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金融风险有一般性的金融市场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如个别金融机构不健康、不符合相关标准,甚至存在关闭破产的可能性。而所谓系统性金融风险则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会在市场上引发剧烈的连锁反应,使经济和就业遭受重大冲击。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各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点。”周小川说,对全球而言,要防止恶性通货膨胀所造成的风险和资产价格剧烈调整所导致的风险,资产泡沫既有可能出现在资本市场上,也有可能出现在房地产市场上,还可能出现在影子银行和金融衍生产品方面。而对经济转轨国家而言,特别是对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而言,另外一种现实的金融风险是所谓金融机构大面积不健康的风险。

周小川说,如果经济中顺周期因素太多,使这个周期波动被巨大放大,在繁荣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是我们要重点防止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防范金融风险一直是各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总体来看,金融各个部门和环节运行平稳,风险是总体可控的。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部门进入动能转换、结构调整的新时期,实体企业在产能过剩、库存增加、杠杆率提高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下,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我国金融风险有所积聚。

具体而言,曾刚指出,一是金融业规模快速扩张,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引发了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

二是在金融创新加速的同时,监管制度的完善相对滞后,导致套利业务盛行,大量风险游离于监管之外。

三是金融机构过于关注短期收益,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减弱,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金融市场相关领域,“脱实向虚”越发严重。种种迹象意味着金融繁荣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背离,由于缺乏实体经济发展做支撑,金融业依靠“自娱自乐”带来的繁荣必然伴随着系统性风险的快速积累。

十九大代表、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今年银行业加强监管以防范风险,按照问题导向原则,主要是针对银行同业、理财、表外三个重点领域。

郭树清表示,之所以确定这三个领域,一是因为其覆盖了比较突出的风险点,如影子银行、交叉金融、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等;二是这些领域主要涉及资金空转,进行整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比较小。

路径:双支柱调控框架护航金融稳定

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十九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代表们表示,强监管和协调监管是宏观审慎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防范重大金融风险不可或缺的措施手段。

十九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金融危机前主流央行的政策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稳定物价是政策目标,对防止高通货膨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说明,价格稳定并不代表金融稳定,危机前美国的物价稳定,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市场行为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跨市场风险传染性较强。因此,大家反思认为,维持金融系统稳定,只有货币政策还不够,金融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是金融顺周期性和跨市场风险传染,宏观审慎就是对金融顺周期行为和跨市场风险传染对症下药。易纲表示,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是保持币值稳定,二是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多位央行人士以及央行此前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曾多次强调“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重要性,央行也早已从2009年就开始系统研究和探索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011年央行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并在2015年将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七个方面约束金融机构,实施逆周期调节,当年又将外汇流动性和跨境资金流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不过,周小川也表示:“我们已经开展了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但是确实在制度、规则设置和政策协调上还做得不够好,所以今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提出了双支柱调控框架,要让两个支柱之间配合得更好。包括‘一行三会’和各大金融机构,也都希望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

双支柱调控框架也要求不同部门之间的金融监管要进一步协调和统一。今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协调,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是一个负责具体金融监管协调、有明确职责和权力的部门。周小川此前表示,金稳会将重点关注四大领域的问题,包括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

在防风险的监管大基调下,监管强度也将进一步升级。郭树清表示:“今后整个趋势是金融监管会越来越严,严格执行法律,严格执行法规,严格执行纪律。我们认为银行业的前景是很好的,风险是可以化解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但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还需要包括企业、客户、居民个人等各方面共同配合。”

根本: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

业内人士表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不仅要强化监管,其治本之道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和健全金融市场,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是不少金融风险滋生的源头,因此,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服务实体是防范风险的关键。郭树清表示,银行业是实体经济主要资金来源,占到80%以上,从农业到制造业到服务业,实体经济的各行业都是银行业服务和支持的对象。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银行业也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未来看,要继续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努力支持银行业向实体经济倾斜,重点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三农融资、脱贫攻坚方面的融资。同时,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等重大的公益性项目。”他说。

今年以来,银监会密集出台多项政策,重点对银行同业业务及理财业务从多个方面严查严纠,严格控制资金空转。“从目前效果来看,同业资产规模、同业负债规模均比年初减少了两万多亿元。银行理财增速大幅下降,同业理财净减少,委托贷款增长持续放缓,特殊目的投资也大幅度下降,效果比较明显。我们在加大监管行政处罚力度的同时,也督促商业银行开展自查,严格问责。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2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问责5.8万人次,保持了高压态势。可以说,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需继续加大整治力度。”郭树清表示。

央行在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方面也有出手。今年9月30日,央行公告称将实行定向降准。公告表示,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经营性贷款以及助学等贷款,央行决定统一对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此举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属于结构性政策。

十九大代表、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表示,按照中央精神,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国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短板,中国资本市场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要补短板,不能制约去杠杆的进程,要为融资结构的优化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本源 实体 金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