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游子们纷纷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在返乡期间,他们切身感受到家乡的新变化。
本报记者在春节期间蹲点三省,记录下了他们眼中家乡正在发生的新变化,出现的新气象。
江西井冈山:反“四风”改变了基层工作作风
“以前在春节放假前,有的同志来上班,打个转就找不到人了。现在,这种现象绝迹了。”春节期间,本报记者在江西井冈山市采访时,当地一位乡镇公务员这样感叹。
基层干部与群众联系最直接,群众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反映强烈。春节期间,记者采访发现,反“四风”给井冈山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作风带来了变化。
小刘在井冈山市某乡镇党办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反“四风”之前,公务招待吃请较为频繁,春节期间尤盛,这让许多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与此同时,频繁的公务消费对乡镇而言也是一种负担。“现在风气大变,公务人员在工作时间,坚决不碰酒杯,吃饭也都是按照规定上工作餐。”
一位市直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去调研,都是几个乡镇一起走,这样可为基层单位减负。“如今,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主动表态,会开短一些,多去现场看。在反‘四风’推动下,我们再也不用动不动就加班整材料,可以多做实事。”他说。
据了解,井冈山纪委牵头建设了一个党风政风信息化监督平台,这个平台的亮点之一是在公务人员的电脑系统安装了一个监督软件。工作人员如果在办公时间,进行玩游戏、网购、炒股票等与工作不相关的操作,就会被实时监测、上报,多次触碰“红线”就会“锁定”,屡教不改者会被纪检部门约谈。
这些举措让基层工作作风发生了可喜变化。
一位基层公务员告诉记者,现在,看到有群众到办事大厅来,值班人员都会主动上前询问、提供帮助。“反‘四风’让大家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安徽合肥:禁放让小区里干净多了
春节假期,行走在安徽合肥市区,既看不到满地红纸屑,也闻不到空气中的烟花爆竹味。
“今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小区里干净多了。”环卫工刘师傅表示,往年扫下来的爆竹纸屑能装满几个垃圾桶,今年的工作量则明显减轻了。
今年迎来了《合肥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正式出台后的第一个春节,因为规定明确全市城区范围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个春节显得“静悄悄”。
过年燃放烟花炮竹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但市民苦恼的是空气质量下降,也很难睡个安稳觉。
“没有哪个大年初一不是被鞭炮声吵醒的。”在合肥人陈丹的记忆里,大年初一推开家门首先闻到的是一股浓烈的硝烟味。“而每到初五,鞭炮声能从半夜就响起来。”
合肥市环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7天假期中,有4天出现污染天气,除夕和大年初一均为中度污染。
今年1月1日,《合肥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经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后正式施行。规定明确了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并出台了具体处罚措施。
为了确保市民们知晓,合肥市各个小区、公墓陵园、商场、宾馆酒店、交通站点的醒目位置都张贴了禁放公告,并滚动播放禁放标语和宣传片。据悉,除夕当天,合肥市共动员街道、社区物业等共计8.5万人巡查值守,协助公安机关查处违规燃放行为。
在各方面努力下,今年春节期间,合肥未发生大规模违规燃放情况,市区的空气质量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其中除夕当天空气质量为良,大年初一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听不到响了,是不是年味儿就淡了?不少市民表示,随着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放鞭炮这项传统习俗也渐渐从过年的必备环节中退出。
也有市民告诉记者,过年会买新型电子鞭炮,既保留了过年的热闹,也较为环保安全。
辽宁沈阳:庙会年味儿浓
头戴绿叶花枝,手握牡丹蒲扇太平鼓,欢快的节奏下,非遗文化表演者跳跃跑动,腰间铜铃作响,祈福庆安康。大年初一,在沈阳市和平区皇寺文化广场上,上万名市民和游人逛庙会、观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
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八,沈阳市皇寺庙会作为绵延300余年的祈福民俗活动,是当地群众不可或缺的年俗活动。
“小时候的庙会可真热闹!”沈阳市铁西区居民吴启富回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庙会以出售各色小吃、衣服以及民间工艺品的小型摊位为主。
现如今,庙会上的文化氛围越来越重。从之前带着儿子,到如今带着小孙女逛庙会,10多年来,吴启富几乎年年春节都要来这里。但前几年的庙会曾让他有些失望,“一眼望去,庙会成了全国小吃大杂烩。东北大鼓、关氏皮影、金开芳评剧……这些东北传统文化都没展现。我抱着孙女都不知道该介绍啥。”
今年,第三十九届沈阳新春祈福皇寺庙会启幕,灯官送吉祥,鼓乐庆安康,龙狮舞国昌……一周内,难得一见的国家级非遗祈福类精品节目汇聚在庙会上,这些新变化让吴启富异常高兴。
这种变化也吸引来许多年轻人,沈阳市浑南新区居民吴桐告诉记者,他是陕西人,3年前定居沈阳。今年,他带着妻子过来。“去年春节只是在家看电视,玩游戏,年味淡,过年就是个长假。今年三十晚上我俩撞了祈福钟为父母祈福,意义非凡。庙会上的文化项目,让我对沈阳的认识更深入了。”
记者注意到,庙会上,文化项目前总是人头攒动,传递出新春喜乐氛围的同时,也让老沈阳的民俗从历史中走出,激发起大家浓烈的兴趣。
江西余干:贫困村里大变样
2月17日18时,江西省余干县大塘乡开始响起连绵不绝的烟花爆竹声。声音来自陈家塘村,这像是个信号,提醒十里八乡的人们“好戏要开始了”。
这天是大年初二,乡亲们吃过晚饭,从各自家里往陈家塘村赶去。原来,陈家塘村新建了一个戏台,这天戏班首演。19时,戏台前的广场上聚集了男女老少数百人,人声鼎沸。前几排的板凳上坐满了人,后面还站了几排观众。
前来表演的是邻县的赣剧班子,从大年初二到初五,连演4天。陈家塘村支书吴建根介绍,戏台去年底竣工,在余干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共投资300多万元,村民自愿捐款40余万元。
陈家塘村是大塘乡的贫困村,建设戏台主要来自扶贫资金的支持。村民吴重本说,建戏台是村里的大事,他家捐了300元,这些鞭炮烟花也大多是村民主动购买的。
“好长时间没看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了。”60多岁的村民朱大妈年轻时就喜欢看戏,她说:“上一次看恐怕还是几十年前!”这天晚上,这里上演了《文武天官》《满堂福》等赣剧,她和老伴看到最后散场才回家。
除了看戏,今年大塘乡还有一件热闹事。春节期间,乡亲们逢人便问:“你去了万亩花海吗?”
余干县大明湖景区万亩花海就位于大塘乡。据了解,景区总投资15亿元,景区建设依托鄱阳湖优质生态和大明古战场文化资源,目前正在申请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塘乡和附近乡镇的村民去万亩花海游览可以买折扣票,春节假期许多人拉上亲戚朋友去玩。
秀美乡村建设正在这个鄱阳湖边的乡村持续进行。在大塘乡江家山村的主干道上,每隔百米,就有一个绿色的垃圾桶。江家山村支书吴文寿说,村里还有保洁员,负责清理垃圾桶、清扫道路,这是为家庭经济较困难的村民设置的公益性岗位,由乡政府发工资。
“幸福桥和桥边的马路也拓宽了,还建了公园。”一位70岁的村民看到家乡的变化感慨地说:“现在村里可是大变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