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河长制管理保护常态化

2020-11-30 10:54:51 来源:农民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30年前的清花河回来了,比以前更清更美了。”日前,在湖南省衡南县泉湖镇先锋村,年届七旬的村民刘帅看着清澈的河水和两岸的绿化感慨万千。

刘帅告诉记者,就在半年前,这里还看不见河、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路,多年前的“清花河”淤塞成了“污水沟”,岸边杂草丛生,蚊蝇乱飞,村民路过都捂着鼻子躲着走。而现在,村民每天饭后要么岸边散步,要么在河边的休闲亭里拉家常,日子过得无比惬意。

这样的变化源于衡南县打通河长制“最后一公里”工作的落地。自“河长制”在全国实施以来,衡南县秉承“上下共治、水岸同治、标本兼治”的治水理念,坚持“补短板、强管理、谋创新”的工作思路,率先在湖南实现了村级河长工作站全覆盖,条条农村河道都有人管的局面。

衡南县地处湘江流域中游,水系十分发达,境内有湘江干流及耒水、蒸水、舂陵水3条支流等大小河流85条,长度达1300多公里。按河流等级分,全县有省级河流2条、市级河流4条、县级河流6条、乡级河流50条,村级河流23条。

面对如此密布的水域,衡南县提出,要引导群众、依靠群众,管理好每一条河流。基于此,衡南县建立最全工作体系,按照河长办、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四条线,逐一落实人员,形成县、乡、村三级工作体系网格式全覆盖。即使在基层,也形成河长制“三化”创建——对外形象标准化、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保护常态化。

每一乡镇(街道)河长办、村(社区)河长制工作站,在确保单独办公室的基础上,都制作统一的办公室铭牌、河流水系图、工作体系图、工作制度牌、河长制文化墙、户外宣传栏、监督检查工作手册;对河长办和河长职责、工作流程和内容进行规范,对河流问题的举报投诉做到处理及时,处置规范;督促相关人员常态履职、常态保洁,每个村不少于1名保洁员并保障必要工作经费,同时完备监督员、巡查员队伍等。

“三化”创建落地后,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党员群众治理和管护河流的积极性。今年6月5日,先锋村在“屋场会”上决议,一定要把流经村里的清花河治理好,打造成一条县级示范河。不少村民当场表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共建共治共享幸福清花河。

32岁的党员刘威,开着自家挖机驻守河堤3个月,义务为河道清淤、筑堤;64岁的村民常运球冒着高温,持续投工50多个;乡贤刘先增、刘宏伟等捐赠20多万元,修建两座休闲亭、打造河长制文化长廊、墙体彩绘等。

经过5个月的治理后,日常管护和保洁也成为村民自觉的行动。每天都有党员带头清理两岸的杂草、岸边的垃圾,村民家里的垃圾也都自觉分类处置,不再随手倒进河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清花河又回来了。

随着河长制“最后一公里”的打通,衡南县越来越多的群众因美丽河湖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

关键词: 打通河长制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