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六保”经济企稳基础 大部分已就业

2021-01-27 16:24:1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疫情冲击下,中国超额完成新增就业目标,中小微企业潜力显现,规模以上工业稳定增长,消费对经济的拉动缓慢复苏。2020年中国城镇失业率低于预期的6%,居民收入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4%。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由“六稳”“六保”措施铺就的政策组合网凸显成效,兜住民生底线还激发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奠定基础。

增长奠定基础

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唐女士去年7月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企业找到工作,她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同学里除读研外,大部分已就业。

和其他劳动力一样,毕业生就业压力已逐渐化解。2020年12月,全国25-59岁就业主体人口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7%,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

中小微企业是就业的主力,教育培训机构爱学习教育集团CEO李川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疫情加速教育培训行业向线上转型进程,运行一年后,爱学习线上能力大幅增强,新招聘一些员工。

一些企业受益于“六稳”“六保”政策,盈利能力不降反增。首创股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斌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我国政府出台惠民惠企政策,比如对大工业用户的电价九折,税收优惠、社保缓交,免交和抵扣政策等,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企业是雪中送炭。首创股份作为民生保障企业,在保供水安全、保污水达标的同时感受到背后强大的支撑,业绩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受益的还有中小微企业,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总额创历史新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杨光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20年中国经济大部分指标从二季度开始都呈现止跌回升、逐月恢复的态势,四季度不少指标都已接近疫情前水平,“六稳”“六保”工作成效明显。成效既受益于我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时的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尤其是打出的一套包括减税降费、援企纾困、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在内的政策“组合拳”,也受益于全国人民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强大韧劲和艰苦努力。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7%。1-11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基层“三保”有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扶贫支出分别增长9.8%、9.5%、9.2%。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各级政府围绕“六稳”“六保”工作,一方面支持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解决民生问题,另一方面帮助微观主体——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转型激发活力

经过疫情洗礼后的中小微企业,加速向互联网转型,并激发出新增长点。

转转集团CEO黄炜对本报记者表示,疫情加速消费线上化,闲置物品价值得到更多关注,从一二线城市之间加速向三四五线城市、村镇流转,二手闲置交易的接受度和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提供的验机、严选和保卖等履约服务,带动二手手机3C交易增长,旗下转转和找靓机两大平台已成为消费者买卖手机的主要渠道。

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3.9%,但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9%。徐洪才指出,网上零售平稳增长,说明经济结构正在优化,数字经济线上交易正成为主流的经济活动方式。

互联网平台企业在疫情推动下,加速向行业赋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比如转转带动全国二手交易市场向好,爱学习助力三四线城市的教育培训机构向线上转型,都在稳定原就业岗位同时,催生新的就业,比如爱学习推出的“天空之城”计划开放优质内容和在线直播能力,帮助全国1.3万多家机构在疫情期间顺利转型线上。

而在驾培和汽车后服务行业,车轮互联的业务总经理黄涛对本报记者表示,疫情期间推出多种智能化教学和安全出行服务,在保持自身健康高速发展同时,让很多驾培行业、汽车后服务行业的从业企业受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使行业的回暖。

杨光普分析说,在“六稳”“六保”的措施下,一些行业转型加速,比如从线下向线上运行,显现新增长潜力,大型企业重新恢复稳定增长,中小企业活力逐渐显现。背后虽有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更要看到过去几年持续减税降费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为企业降低成本、改良了成长的土壤,提供度过危机的缓冲余地,并打开了转型的新空间。

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4%,2020年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比上年增长2.8%左右。

徐洪才指出,稳就业,稳市场主体,最终体现在稳收入上。2020年全国居民收入增长2.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3.8%,支持消费和经济稳步恢复。

杨光普认为,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一些结构性矛盾仍待解决,又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和矛盾,经济结构的调整仍在持续,市场分化加剧的趋势仍在延续,市场主体的进入与退出有所加速,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动力尚不稳定。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呵护好来之不易的恢复态势,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