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何畅
编辑/ 董雨晴
突然而至的寒潮,让“取暖神器”背后的企业手忙脚乱起来,纷纷加班加点进行生产。某电热毯品牌甚至将线上旗舰店的客服都临时派去支援打包发货,其忙碌程度可见一斑。
【资料图】
总有人说“一叶知秋”,但近几日冷空气的忽然到来,却让不少人感叹“一夜入冬”。
国庆假期,寒潮席卷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风和雨雪天气随之而来,气温普遍下降,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湖北等多个省份降温幅度甚至超过18℃。秋季爱好者们尚未等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盛景,就不得不面对“狐裘不暖锦衾薄”的纠结。
由于北方供暖期未至,“断崖式”降温令人猝不及防,一些用户不得不搁置秋装,匆忙换上秋裤、毛衣、羽绒服等更为厚重的衣物。
此外,还有不少用户选择提前采购包括电热毯、暖风机等在内的“取暖神器”,以抵御寒意。来自京东的数据显示,国庆期间电暖器搜索数据同比增长60%,取暖器成交额环比增长超10倍,备受欢迎。
不只是国内,为了安心过冬,受制于能源供应问题的欧洲民众也将目光投向了能耗更低、使用便捷的取暖设备。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月,欧盟27国进口中国电热毯数量达18.9万条,而进入7月,这个数字变成了129万条。
这可忙坏了“取暖神器”背后的企业,纷纷加班加点进行生产。某电热毯品牌甚至将线上旗舰店的客服都临时派去支援打包发货,其忙碌程度可见一斑。不过,作为季节性产品,“取暖神器”有着很强的周期性,不管是综合类家电企业,还是细分巨头,在一年之中能做生意的时间都不长。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在冷空气突然袭来的这几天,他们必须牢牢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突如其来的冷空气
这几天,在北京居住的人普遍就一个感受——“太冷了”,只要在房间内静坐一小会,就会手脚冰凉,忍不住地缩手缩脚。
“以前一直觉得北京的秋天短,现在这哪儿是短啊,根本就是没有了。”住在北京的贺心圆称。国庆期间,有朋友去京郊玩,她在朋友圈翻照片一看,对方已经直接把羽绒服穿上了。
国庆复工的第二天,北京更是接收了一场阵风9级的大风洗礼。“就看办公室里每个人都裹了一件大衣,那也还是冷。”
今年的冷,的确有些突如其来。
10月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今年下半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这也是其正式启动预警发布机制12年以来,下半年最早发布的寒潮预警。其中,中东部地区气温自北向南转为偏低,多个省份的降温幅度甚至超过18℃。
为了抵御这波寒潮,贺心圆给家里换了新的厚窗帘,在家待着的时候必须棉拖鞋、毛袜子全副武装。
但最难熬的其实是晚上,太阳下去后室内的温度更低,贺心圆虽然早早地穿上了珊瑚绒长袖睡衣,在被子外又盖了一层毯子,但还是无法与流窜的冷气抗衡。这几天她每次睡醒一觉,都会发现鼻尖是冷的,手是冷的,脚是冷的,整个被窝都是冷的。
思来想去,贺心圆觉得是时候买入“取暖神器”了,她紧急入手了一款电热毯。
从淘宝、天猫的销售数据来看,和贺心圆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不少款式一直显示无货。旗舰店客服告诉她,之前生产出来一批,很快就售罄了,大概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够补货。“他说现在排产比较慢,他们非常忙,连客服都去帮忙打包了,他本人其实是做运营的,现在不得不跑来支援接待线上的顾客。”
和贺心圆一样,张游也为抵御寒潮做出了努力——降温伊始,在朋友的推荐下,她给住在“煤改电”平房区的奶奶购置了一台暖被机。“平房冬天真的很冷,之前开空调、电热毯,还塞了一被窝的暖手宝,都不怎么起作用,但这个我奶奶一用上就离不开了。她还和邻居阿姨讲,新设备特别好,让对方试一试,最后人家也买了一个。”张游觉得,对老人而言,暖被机的实用性很高,只要打开十几分钟,整个被窝都带着热气,不费电又很安全,“想把它推荐给全世界”。
身为一个东北人,文雨始终觉得电热毯不是必需品,甚至在老公提出购买意愿时表达了反对意见。然而,北京降温之际,电热毯却让她体会到了“真香”的感觉。“如今到家之后早早就打开电热毯,洗完澡钻进被窝,只露出头,因为太冷了。所谓的辐射与上火,在冷面前什么都不是。”
最近,文雨还搜索和对比了电暖器产品,因为租住的房子在一层,她担心供暖开始后,室内温度无法达到预期水平。“那我肯定要搞一个来用,和费电相比,暖和最重要,年纪越大越不想受罪。”
来自京东的数据显示,国庆期间电暖器搜索数据同比增长60%,取暖器成交额环比增长超10倍。在天猫平台,某暖风机品牌仅一款的月销量就突破3万件。客服称,近期降温过快,天气转冷,购买取暖产品的用户较多,产品相对畅销。来自美团的数据也显示,近一周以来,取暖器销量增加了335%,羽绒服、棉拖鞋、围巾、棉被销量环比分别增加68%、256%、73%、31%。
除此之外,还有用户下单了暖贴、暖桌垫等商品。换句话说,北方骤然而至的大幅降温将“取暖神器”更早地推向了舞台中央,带动其销量走俏,成为当下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
被冷空气带火的生意
尽管取暖电器企业基本属于“靠天吃饭”,但这几年,其发展却也与能源政策的变化有所关联。今年,欧洲的冷空气就意外地将部分从事出口业务的取暖电器企业推上了风口。
冬天即将到来之际,欧洲各国先是遭遇了严重的能源危机,而后“北溪”管道的爆炸更是让本就缺乏天然气的欧洲“雪上加霜”。
取暖成本水涨船高,让欧洲民众的过冬焦虑更进一步。于是,一波囤货潮拉开帷幕,从电热毯到电暖器,从电热披肩到热泵,甚至连煤炭和木材都遭遇了疯狂抢购……有报道称,法国的木质颗粒燃料价格几乎翻了一倍,每吨达600欧元(约合4100元人民币),罗马尼亚则就木柴价格设置上限,为期六个月。而在德国,一些民众甚至开始询问有关燃烧马粪及其他冷门燃料取暖的事项,为安稳过冬绞尽脑汁。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生产的节能型取暖设备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9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多数家电产品对欧洲出口额呈下降态势,但与此同时,空调、电热水器、电暖器、电热毯、电吹风等品类持续增长,1月至7月累计出口额规模分别为19.9亿美元、1.3亿美元、4.9亿美元、3340万美元、1.6亿美元。其中,电热毯和电暖器出口量规模迅猛扩张,前者以97%的增速引领其他品类。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还是欧洲空气源热泵进口第一大国,占比高达60%。
受前述消息影响,相关企业股价也出现了波动,彩虹集团、万和电气、日出东方、长虹美菱等个股近日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在此之前,资本市场上名不见经传的彩虹集团,因主营业务包括电热毯等柔性取暖设备,20天内股价上涨了近90%。
9月23日,彩虹集团表示,公司已组建海外市场开拓部门和服务团队,从事产品出口业务,且今年取得了一些电热毯出口订单,单张订单数量低,总体金额小,未对收入产生实质影响。10月10日,其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需就营收构成、电热毯等产品的海内外销售情况、公司业务基本面与股价涨幅是否匹配等作出说明。
当日,彩虹集团再度在回应投资者时表示,“公司产品以国内销售为主,目前出口市场处于前期开拓阶段,取得了一些订单,量小金额低”。
但这一波在欧洲境内吹动的寒潮,已经让我国一些家电企业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以取暖电器大省浙江为例,一组来自绍兴海关的数据显示,1月至8月绍兴市对欧盟出口电热毯、空调、电暖器等取暖设备1176万元,同比增长2.6倍。而在广东,据广州海关统计,6月至8月,佛山向欧盟出口电热水器、电暖毯、电暖器等供暖设备0.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4%。
对此,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认为,除采暖类家电产品需求旺盛外,在全民节能以及能源转型背景下,高能效和低碳家电产品在欧洲的市场空间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
背后的隐形巨头们
虽然猝不及防的寒潮让取暖小家电们突然站上C位,但实际上,由于较冷的北方地区有着更为完备的供暖系统,冬天真正到来时,室内温度基本可以达到18℃以上,甚至更高。所以,取暖小家电往往只是一个过渡性产品,市场规模并不算大。
除了格力和美的这些综合家电企业有所涉猎外,取暖设备领域还存在一些隐形小巨头,比如专攻取暖设备的家电品牌先锋电器与艾美特;此外,这几年也有新兴品牌逐步进入,比如一直在发力生态链的小米。
先锋电器已有近三十年历史,专注于小家电领域两季类家电产品,通俗地说,就是夏天卖风扇,冬天卖取暖器。其总部就坐落于有“小家电之乡”之称的宁波慈溪市,属于国产小家电的代表。
早年间,先锋电器的主营业务只有电风扇,在取暖设备上发力并不强,还面临艾美特和美的两个强劲竞争对手。无论是在企业规模还是品类销售业绩上,这两家都远超先锋电器。在这样的局面下,后者决定转变策略,重点发力取暖设备,由此获得了销量、利润的阶段性增长。
相比之下,1973年就在中国台湾设立母厂的艾美特,在规模上更胜一筹。1991年起,艾美特在深圳设立了主要生产基地,除包括电风扇和电暖器在内的两季产品外,还涉足电磁炉、电压力锅、换气扇等小家电,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艾美特2021年年报也显示,电暖器营收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已由2020年的21.04%下降至17.62%,减轻依赖、平衡生产正在成为此类企业发展的重点。
不过,面对这一波供暖期前的寒潮,取暖电器这几日的业绩表现均不俗。
京东“取暖电器”热卖榜显示,在平台排名前30位的产品中,共有8款来自美的,5款来自奥克斯,4款来自格力,海尔和小米各有3款上榜,先锋与艾美特则各有1款。其中,美的一款电热油汀位列榜首,15日内售出超1万件,海尔立式暖风机和格力取暖器紧随其后,15日内分别售出超6000件、超7000件。
巨头优势由此显现。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1年各细分品类品牌集中度提升,线上Top 10集中度在70%左右,线下则在95%以上。而在2020年,美的与格力分别以21.1%和11.9%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取暖电器赛道的前两名;艾美特、先锋电器基本相当,各自约占7%;TCL、松下、海尔、奥克斯、小米等相当于第三梯队,另有较为分散的新品牌与中小品牌瓜分余下的逾三成市场。
与市场局限和巨头下场相对应的是,取暖电器企业的增长呈现逐年递减态势,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国内新增取暖电器相关企业数量分别为1448家、829家、525家,持续下滑。2022年上半年新增数量为178家,同比减少38.62%。甚至是综合类家电企业,也只是将取暖电器作为特定时期的销售品类。
对“取暖神器”及背后的企业而言,骤然降温与能源政策使其提前走红,尽管单一品类对营收的助力存在天花板,不过,随着用户消费观念的改变与对取暖要求的提高,这一市场仍然具有可以探索的发展空间。
这几天,贺心圆每天都把铺在床单下的电热毯开关推至最高档位,在达到暖手却不烫手的温度后再关掉。这样她已经可以拥有一个相对温暖的被窝,一觉睡到天亮,不用再被冻醒,在黑夜里瑟瑟发抖。现下,她就准备继续研究一下,看能否为远在河南老家的父母,再添一样取暖电器。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