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畅
【资料图】
编辑 | 孙月
12月9日,阳光保险正式登陆港交所。
此次港股上市,阳光保险成为中国235家保险企业中的十家上市险企之一,并且是第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它也是除众安这家纯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阳光保险的上市,是资本市场为公司准备的一场最好的‘成人礼’!”阳光保险董事长张维功在上市仪式上说。
其实,这不仅是属于阳光保险的礼物,更是行业的一场盛宴,因为在我国上市险企高度稀缺的背景下,能够有一家保险公司上市实属不易。
据了解,由于保险具有资本密集性与机构庞杂分散等特点,因此具备上市所需的条件,相对于其他金融企业来说更为繁复。仅是各股东的股权清晰、资质资金符合监管规定,不涉及重大违规事项等条件,就可能成为卡住多数公司的门槛。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不是特别大特别强的保险公司,很难满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要求。
如此看来,阳光保险作为中生代险企率先上市,其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原因何在?为何在上市如此艰难的背景下,阳光能够突出重围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保险业是第一个闸门放开的行业,时任中国保监会广东保监局局长的张维功原本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公职,他年仅40岁,是当时中国保监会系统中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
怀揣着“打造一家百年保险企业”的梦想,张维功毅然“下海”,带领团队赴北京创办保险公司。他们历经220多个日夜,跑遍17个省份,商谈389家企业,于2005年7月正式成立阳光财险,并在此基础上种下了阳光保险集团的种子。
现在回想,张维功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阳光财险成立之初便抓住了我国财险行业增长最为快速的阶段,仅用两年即实现盈利,2010年保费首次突破百亿,2014年突破200亿元、2017年突破300亿元、2021年突破400亿元,行业排名稳定在财险公司第七名。
阳光财险历年保费收入(亿元),图/阳光保险
在之后的几年里,阳光人寿、阳光资管、阳光信保等专业子公司相继诞生,阳光保险集团队伍逐渐壮大。
迄今为止,阳光保险年归母净利达到58.83亿元。2007年至2021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从41.53亿元增长至1013.7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相较于同期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出11个百分点;资产规模从111.46亿元增长至4416.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较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高出13个百分点。
阳光人寿历年保费收入(亿元),图/阳光保险
难能可贵的是,阳光保险没有绝对的业务短板,各项新老业务齐头并进,提质增效成果明显。
其中,阳光财险赔付率由2021年的66.6%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64.3%,同期阳光保险的寿险新业务价值达到20亿,在活跃代理人数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人均产能实现了20%的正增长。
从资产端的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来看,阳光保险均超过了10%。投资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可比上市险企前列。
同为民营保险公司,阳光保险免不了被拿来与保险巨头中国平安做对比。2020年1月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中国平安以1.5万亿元的市值拿下胡润500强民营企业第三名。人们惊叹平安的强大,毕竟其拥有银行、信托、证券等众多板块,但阳光保险成立时间只有平安的一半,且仅靠聚焦保险主业亦跻身500强第158位,估值达435亿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阳光保险不同寻常的创业基因使得其天然韧性强,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了对于保险主业的高度聚焦,坚持专业、专注与价值发展不动摇,经历了18年的厚积薄发,公司得以脱颖而出抢得上市先机。
保险江湖,无新不立
俗话说得好,“不仅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天。”在确定了专一化路线的前提下,阳光保险为自身制定了市场化机制和价值创造原则。
阳光保险的经营训诫里有一句话“创新是不竭动力,快速反应、大胆创新,勇做市场领跑者”,创新帮助阳光保险迅速构筑起竞争优势,创新也成为这家新兴险企在市场中实现超越的关键途径。
在产品、模式、服务三大方面,阳光保险分别达成了怎样的创新突破?
首先是产品端创新。早在2006年,阳光财险刚刚进入第一个完整的经营年度,张维功便提出“产品创新是头等大事,产品创新是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武器”。这样的理念始终保留,流传至今。
2019年,阳光人寿重磅推出“阳光升终身寿险”。一般寿险产品都是60岁上下投保,阳光升终身寿险投保年龄跨度广泛,0-70周岁的人均可投保,其现金价值也更高,具备财富传承的功能。
集众多优势于一身,该产品诞生后迅速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并在当年《人民网》主办的“人民好保险”推选活动中荣获“最受欢迎人寿保险”。2020年,阳光升终身寿险产品贡献保费收入20.8亿元,位列阳光人寿当年前五大产品。
然而,阳光保险并不满足于此,2021年,公司进一步进行产品迭代,“阳光升终身寿险”创新升级为“阳光升B款终身寿险”,投保规则方面更贴心,升级更新后的新产品也在短时间内后来居上,2022年1-6月,“阳光升B款终身寿险”贡献保费已经超过了“阳光升终身寿险”,两款寿险产品半年时间就贡献保费收入26.6亿元。
2021年2月,阳光人寿推出“阳光保(尊享版)”“阳光护(尊享版)”等产品,专注于满足现有客户对产品多元化及加保的需求。自产品上线至2021年末,两款产品累计新单保费收入近2.4亿元。
模式创新上,拿最典型的“红黄蓝”举例,蓝色表示VIP客户,黄色是基本客户,红色则是需重点关注的客户。该风险模型通过对车辆种类与开车的人进行细分,进行精准的风险定价,避免了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线营销人员看中佣金、基层机构管理团队看重业绩的现象发生。据报道,“红黄蓝”曾一举获得当年国内企业最佳商业模式大奖,后被同业争相研究、效仿。
产品+渠道对保险企业的作用可谓相辅相成。阳光保险打造的专属代理门店(“EA门店”)渠道经营方式,形成了“平台+创业”的扁平化、标准化的运作模式,2021年年底,门店数量达到2038个,实现保费收入21.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33%,成为财险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和价值渠道。
服务创新上,阳光汇人伤医疗审核服务中心汇集医疗专家集中审核,打通了伤情判断与费用最终审核的全流程专业管理;寿险端推出了“我家阳光”APP,财险推出了“一键赔”工具和“闪赔宝”服务以提高理赔的效率;构建“保险+”生态,满足客户医疗、健康、养老多领域、全生命周期多元需求,与主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此外,跟随数字化转型脚步,阳光保险重点部署产品设计、客户营销、风控管理、理赔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以科技创新能力对保险业务全流程赋能。
据公开数据,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阳光的科技投入分别为8.67亿元、10.12亿元、10.77亿元及5.2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0.9%、0.9%、0.9%及0.8%,投入比例超过行业平均50%以上。
图/视觉中国
行稳致远,定力为先
如果说创新力决定企业的发展速度,定力则是决定企业能否走得长远的关键。
“我们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张维功曾这样描述创业初心。阳光保险集团凭借这一初心,18年坚持保险主业不动摇,避免了盲目激进,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
目前,阳光保险集团产寿险均衡发展,且寿险、产险、资管三家子公司在各自领域都表现优异,持续为集团创造价值利润。
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保险的总保费收入为人民币629.5亿元,其中人身险业务总保费收入占比66.8%,财产险业务总保费收入占比33.2%。
同期,阳光资管受托管理的投资资产总规模进一步增至人民币7694.50亿元,其中受托管理第三方资产规模为人民币4293亿元。
与公司理念高度一致的阳光保险的管理团队非常不简单,他们当中多数管理层已陪伴阳光从创业至今十余年,利用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超强的业务能力,带领出一支符合市场的年轻化、专业化、绩优化保险营销员队伍。
体现到战斗力上,阳光保险已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约3150万名个人客户和约80万家团体客户。自2011年以来,连续12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近两年,保险股普遍呈低迷态势,行业估值较低。在阳光保险上市前的11月份,受益个人养老金正式开闸、房地产“三支箭”、长期利率止跌回升等资产端提振,以及负债端有望超预期等因素影响,保险股逐步触底回弹,11月以来保险板块已大涨近35%。
机构、分析师普遍认为,在基本面、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多重利好下,保险股后市将吹响反攻号角。
逢此重要节点,阳光保险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一方面验证了资本市场对险企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同时也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更多积极正面的意义及信心。
对于张维功来说,将18岁的阳光保险送上香港联交所,敲响上市之锣,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期待阳光保险在今后的保险江湖中,扮演更精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