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投数据服务商IT桔子发布《2022-2023年中国新经济创业投资分析报告》。报告涵盖了对中国新经济创投市场创业、投资、并购、IPO 、募资等方面在2022年表现的洞察与解读。
2022-2023年以来,创投领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包括新材料和新能源两大赛道在整体投资行情回调的情况下逆势增长;国家队在一级市场直投参与度从4%增至15%;头部创投机构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愈发密切,如苏州、合肥等强二线城市的国资依靠重点项目强势崛起;2022年是近9年诞生独角兽第二多的年份,其中实体经济碾压数字经济等。
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开始去新加坡、瑞士等地上市,整个2022年,中国公司在各股市IPO募资额占比中,发生在瑞士和新加坡等地股市的IPO占比为2.09%(对应募资额为132.87亿元),仍有超过86%(对应募资额5497.89亿元)发生在A股,港股占比10.26%(对应募资额652.99亿元),美股占比1.31%(对应募资额83.51亿元)。整个2022年,赴美上市的公司,仅有包括亚朵、金太阳教育等在内的13家。
(相关资料图)
市界观察发现,从2017年至2021年,赴美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23家、37家、32家、34家、36家,募资额分别为36.85亿美元、88.18亿美元、34.4亿美元、122.6亿美元、123.41亿美元。不管是募资额还是上市公司数,均创造了近6年来的低点。整个2022年,中国总计新增上市公司数量474家,平均每月有近40家公司上市。
而这源于2021年12月,美国证监会正式发布的一纸《外国公司问责法》实施细则,细则称不符合细则的股票将进入退市程序。截至2022年5月15日,共有100只中概股被列入“初步识别名单”;另有40只中概股转入2021财年度的“确定识别名单”。
其实,在整个2022年,不仅是赴美上市,赴港上市也遇冷了。再加上当时香港IPO市场发行也比较低迷。整个2022年一季度,港交所仅有15只新股上市,较2021年一季度下降超过五成。成交量也从2021年的日均1660亿港元降至2022年日均的1430亿港元。
在美证监会发布《外国公司问责法》后,中国证监会于2月发布新规,将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适用范围从英国拓展到瑞士、德国。7月8日,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当日,包括柯达制造、格林美、国轩高科和杉杉股份为代表的的4家A股公司,成为首批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GDR的公司。位于苏黎世的瑞交所是欧洲第三大证券交易所,也是全球首家采用全自动化交易、结算及交收系统的证券交易所。在其上市公司中,外国公司占比达25%。
整个2022年,除了柯达制造、格林美、国轩高科和杉杉股份外,还有包括乐普医疗、健康元、鱼跃医疗、欣旺达等A股上市公司均已赴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2023年以来,已有包括隆基绿能、新天绿能、先导智能、爱旭股份、康希诺等公司筹划或申请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2023年一季度,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将迎来多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行GDR。目前,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均已获得法兰克福交易所的会员资格和交易资格。
新加坡交易所作为亚洲仅次于东京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之外的第三大交易所,因规模、流动性等方面的劣势,一直未成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主流。但2022年5月,蔚来宣布赴新加坡上市,让更多人对新交所有了更多认识。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新交所共有682家上市企业,总市值为6680亿美元。截至蔚来赴新交所上市当日,新交所共有63只中国股票(含蔚来),包括阳光控股、仁恒置地、元邦地产,以及扬子江金融控股等。
若放眼A股板块看,从2013年至2017年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呈递增态势,从24家增至515家。但2018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均趋缓,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不足2017年一半。但自2019年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的开展,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再次从2019年的361家增至2021年的615家,2021年北交所的成立,使得全年A股募资额达7688亿元的历史新高。
北交所的成立,也让2021年北京地区一级市场融资额出现近5年的首次增长。在2015年,北京地区一级市场融资额达3650亿后,一路降至2020年的1292亿元的低点。但2022年,北京地区一级市场融资额继续降至856亿元,将榜首让予上海。同时,在硬科技崛起的当下,拥有强大半导体/电子产业链基础的深圳,正不断缩小与京沪的差距。
若以公司看,整个2022年能拿到百亿元融资的公司仅有5家(2021年有9家),分别是蚂蚁消金、华融湘江银行(现已更名为湖南银行)、广汽埃安、奇瑞控股、豪华电动汽车品牌BeyonCa宾理。前两家是金融企业,后3家都是汽车/电动汽车整车制造商。而2021年很火的人工智能和医疗这两大赛道,在2022年并没有诞生百亿元融资项目,新能源虽然延续了火热行情,但巨额融资项目从新能源生产厂商转移到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品牌。
过去十年,中国一级市场经历了高峰期后逐渐进入了相对理性状态,整体投资交易量下降一个台阶。但一级市场国资参与的直投事件逐渐呈正增长趋势。渗透率从2014年4%提升至2020年以后的10%以上。2022年,国资参与率更是明显提升至15%。头部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开始有了更深入的合作,如IDG零碳基金和江苏省常州市、达晨创投和江苏省苏州市、深石与海南省、盈科与湖北省天门市、高瓴和南京市建邺区的合作等。同时,苏州、合肥等二线城市的国资也强势崛起。截至2022年,苏州整合全市国有创投资源,设立注册资本180亿元、管理基金规模超1400亿元的苏州创新投资集团,同时引入了总规模158亿元的国家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全市基金管理总规模超8000亿元、数量超2400只。
从投资热度看,近十年来,医疗、硬科技领域一级市场融资交易在整体中的占比从2013年的9%、7%左右,提升至2022年的22%、28%左右。从走势看,这两大大赛道是比较长期的趋势。资本加持下,2022年诞生了82家独角兽公司,仅次于2021年的98家。
(作者| 朱全红,编辑| 刘肖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