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下午,在2018哈佛中国论坛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前美国商务部助理副部长葛艾儒、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事务教授托尼-赛奇(Anthony Saich) 就国际社会日益变化议题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刻的讨论。目前中美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究竟该如何理性看待和理解当前的关系? 对于近期的中美贸易战,蒋昌建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贸易战’真正起作用将会是几个月之后,因此政治家拥有足够时间进行谈判,平衡各方权益 。从各个国家发展历程上看,在新的国家领导人上台之后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纵观历史,基本都得到了缓慢却有效的解决。”
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时代结束了吗?
蒋昌建首先提出自己对“韬光养晦”含义的诠释,他认为“韬光养晦”意味着保持低调,而不仅仅是“隐藏自己的力量”。我觉得中国仍然愿意并在继续保持“低调”。
托尼-赛奇表示,“2008年 至2009年左右,中国有着令人发展的成就。然而那个时候赶上了全球金融危机,主要是美国导致的。但是中国政府非常有信心,因为他们的国家体制非常有效,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我认为正是自那以后,对与已经实现的成就与他们正在做的事,中国正不断在提升自己的信心,不仅仅是中国政府,也包括中国人民。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中国在一些例如“气候变化”之类国际问题上很愿意参与讨论。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看,比如在领土问题上,中国与一些别的东南亚国家仍存在争端,所以我不认为中国仍然在保持低调,中国的转变在积极和争议的两方面都有吧。”
对此,蒋昌建补充道,不管低调不低调,中国政府,甚至习近平主席当然要继续保持一个立场来保护中国人的共同利益。“当然我们也在寻求一些多边解决方案来应对我们所面临的一些大的挑战,而不仅仅直接采取一些单边的解决办法。”
蓬勃发展的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计划,树立了中国从“制造大国”变身为“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蒋昌建谈到,中国高科(6.030,-0.02,-0.33%)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广阔的市场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是作为国家不可忽略的内部因素,因此中国现有在新兴科技与商业模式上巨大的机会,不完全是西方国家所给予的。同时,对于制造业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举措对美国转移制造业种种问题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是一个互利的过程。
对于近期的中美贸易战,蒋昌建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贸易战” 真正起作用将会是几个月之后,因此政治家足够时间进行谈判,平衡各方权益 。“从各个国家发展历程上看,在新的国家领导人上台之后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纵观历史,基本都得到了缓慢却有效的解决。”
葛艾儒对于此话题表示,这是一项重大举措,中国制造重塑了中国的世界地位,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因发达的制造产业而成为世界的中心,如今,经过90年代到今天不断的发展,中国正在朝这一目标不断靠近,地位不断提升。
台湾问题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谈到台湾问题,托尼-赛奇认为,实现台湾统一要有足够的决心,同时也要有对于其背后复杂利益与连带关系的考量与权衡。蒋昌建表示,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如今祖国统一,可以说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还不是统一的国家,对任何一个政治家来说,祖国统一都是自己的政治梦想之一。这项进程,具体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时间表,暂时不清楚,18和19大报告写到,2049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针对美好的未来,也是针对过去屈辱的历史。就个人的理解,祖国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至于使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解决,个人认为中国政治家足够的智慧来和平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