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国联安基金发布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变更公告、董事、独立董事变更公告,因股东安排,原董事长庹启斌于4月25日离任,于业明担任新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此前,证监会批准国泰君安(17.650,0.27,1.55%)将所持有的国联安基金 51%股权转让给太平洋(2.780,0.03,1.09%)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太保资产”)。
01
高层大地震
国联安基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高管变更源于大股东变更。国联安基金新任董事长于业明,是现任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其过往经历也非常丰富,公开信息显示,于业明历任宝钢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华宝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华宝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还曾担任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除董事长变更外,公告还显示,经国联安基金第五十五次股东会审议通过,同意于业明先生、杨一君先生、Jiachen Fu女士和Eugen Loeffler先生担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公司总经理孟朝霞女士继续担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同意贝多广先生、岳志明先生担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胡斌先生继续担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庹启斌先生、汪卫杰先生不再担任本公司董事;程静萍女士不再担任本公司独立董事。
3月30日,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发布公告称,督察长刘轶因个人原因离职,由总经理孟朝霞代任。而孟朝霞也是去年9月才接替国联安总经理一职。据悉,国联安基金原总经理谭晓雨的离任与该公司股权变动有关。
一位北京公募人士表示,“董事长侧重于公司经营战略层面、总经理侧重于公司日常管理层面,通常董事长变化对公司长远发展影响较大,总经理变化对公司短期业务影响较大。”
高管变动,是否意味着国联安基金要翻身?公开信息显示,成立15年以来,国联安基金不管是管理规模还是业绩水平均表现一般。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国联安基金公司总资产规模为211.67亿元,在行业排名第70位。这一规模较2015年二季度末的顶峰时期的524.97亿元缩水59.68%。
梳理2016年底和2017年底数据发现,国联安基金总规模呈现下滑态势,分别为379.36亿元、214.78亿元。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国联安基金公司净利润萎缩至0.38亿元,较2015年的2.4亿元下滑84.17%。
02
新股东促转机?
国联安基金是一家老牌基金公司,然而,与其同年成立的广发基金、华宝基金、兴全基金等公司超千亿级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远远掉队了。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该公司目前基金数量57只(份额分开计算),基金经理15人。
在基金发行方面,新股东变更之前,国联安基金发行和募集并不顺利。2014年至2017年,其基金数从20只增加至39只,虽然数量增多了,但是总规模并未增加。有报道称,是因为在2015年至2016年,国联安基金已经获批的10只基金处于超期未发行的状态。变更股东后,太保入驻,给国联安基金的前景增添了无数期待。
据悉,国联安基金自2017年开始更多依赖机构客户。2017年3月,国联安曾密集成立了5只混合基金(国联安鑫怡混合、国联安鑫隆混合、国联安鑫发混合、国联安鑫乾混合和国联安鑫汇混合),而这5只基金的持有人几乎百分百均为机构客户,仅有极少量个人客户。
目前,总经理是孟朝霞,其在进入基金行业前,曾在保险行业深耕多年,历任新华保险(43.300,1.84,4.44%)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总经理、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富国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融通基金公司总经理。
新高管带来新血液和新气象。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底,当月已有国开泰富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德邦基金、中银基金、农银汇理基金公司的5位新任高管上任。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董事长总经理的离职原因也比较复杂。主要原因包括,在股东压力之下,高管被迫离职;有的则是公司发展不佳,高管承担责任离职;此外,也有公司受限于体制因素,高管很难施展抱负而选择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