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的资本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拼子”时代,随着券商子公司业绩贡献比重的不断攀升,年内多家券商在补充子公司净资本方面也是毫不吝啬。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有12家券商对旗下子公司计划进行增资或完成增资,规模约超250亿元,以此补充其子公司净资本。不过近期,中信证券却宣布,拟对中信证券华南减资不超过70亿元。
中信证券拟对子公司减资不超70亿元
11月20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并通过同意对中信证券华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华南”,原广州证券)减资,减资金额不超过70亿元(含70亿元),将根据中信证券华南业务运营情况分批实施。
其实,中信证券对中信证券华南的“动作”远不止减资,在其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自2020年1月31日中信证券华南纳入中信证券合并范围起至三季度末,中信证券华南已撤销69家分支机构,完成4家分支机构名称变更及1家证券营业部同城迁址。目前,中信证券华南还拥有3家分公司、65家证券营业部。
从注册资本来看,中信证券半年报中披露,中信证券华南当时的注册资本为53.6亿元,而本次中信证券拟减持中信证券华南不超过70亿元。为此,《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天眼查发现,中信证券华南的注册资本在11月6日刚刚完成变更,也就是宣布减资的14日前其注册资本由53.6亿元增至100.91亿元,增加88.25%。也就是说,如果本次减资70亿元完成后,中信证券华南的注册资本或将会变为30.91亿元。
关于中信证券华南,不少投资者或许还比较陌生,其前身为广州证券。2019年10月份,经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2019年第53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审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获无条件通过。同年12月份,中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广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的事项获得证监会核准。今年1月份,中信证券完成发行股份购买广州证券股权后,广州证券注册名称变更为“中信证券华南”。
在券商减资子公司方面,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除了中信证券外,还有两家券商在今年已完成对子公司的减资。东海证券今年3月份时,已完成将东海投资的注册资本由10.2亿元减少至6亿元的工商变更登记。太平洋证券在4月份时,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决定将太证非凡的注册资本金由4.2亿元减少至2.6亿元。其实,这也不是太平洋证券第一次减资太证非凡,2019年9月份时,太平洋证券决定将太证非凡的注册资本金由8.5亿元减少至4.2亿元。此前,太平洋证券已将太证非凡的注册资本金由11亿元减少至8.5亿元。
至此,年内上述3家券商累计拟减持子公司不超75.8亿元。
至少12家券商向子公司增资
与上述几家子公司被减资“命运”不同的是,不少券商在年内一直对子公司宠爱有加,并不断“加码”。
据《证券日报》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有包括海通证券、招商证券、方正证券、东海证券、东方财富等12家券商已完成或计划向子公司增资或增资证券子公司,增资规模约超250亿元。同时,券商子公司近年来不俗的业绩表现,也为自己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其实,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证券公司会员家数从106家增长到135家,增加的主要来源为会员子公司。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相对增幅来看,多家券商子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增幅要大大高于母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增幅。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华泰证券全资子公司华泰紫金投资以15.98亿元的净利润位列券商子公司第一名。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其净利润将118家券商甩在身后;而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上半年25名员工实现净利润9.79亿元,表现抢眼。
同时,为进一步发展海外业务,券商也在不断增资中国香港子公司,透露出对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布局。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招商证券、中原证券、东海证券、方正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6家券商对其中国香港子公司计划增资或完成增资。
对于增资的缘由,方正证券表示,“2020年上半年,海外证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其中国香港子公司的固定收益自营业务出现较大亏损,并对子公司的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提升中国香港子公司的资本实力,补充其流动性,公司决定向其增资”。
此外,近两年,券商不断加大创新业务发展,增资另类投资子公司、新设另类投资子公司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券商“加码”另类投资子公司也是为了发力科创板业务。其中,券商跟投科创板新股,主要是通过另类投资子公司来参与。而科创板跟投制度对券商来说既是“增收”的机会,也是对投行实力的考验。今年以来,为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就有招商证券向招商证券投资、海通证券向海通创新、红塔证券向红正均方、华安证券向华富瑞兴、东方证券向东证创投、方正证券向方正证券投资进行增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