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环境日,由《特区实践与理论》杂志社、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十四五’新起点与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论坛昨日在深圳市委党校举行。在低碳领域有多年研究的15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从各自学科背景分析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框架、可行性方案、实践经验,并就深圳如何率先示范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解决方案。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认为,深圳有非常好的产业基础,跟碳中和背后巨大的市场机会有关的产业在深圳都有布局,头部企业对整个行业标准制定甚至是在全球市场上的引领性都很强,深圳应该发挥这方面优势做出亮点。另外,深圳在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上也有优势,能真正推动产业往中高端发展、往绿色低碳转型。碳中和的实现路线中势必会带出一些新产业,尤其是碳利用方面有机会出现若干个独角兽企业,希望深圳培育出这样的头部企业作为自己的新名片。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余璟认为,系统谋划深圳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分产业分类别深入论证,并合理设定碳排放的目标,建立既满足经济增长需求,又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要稳妥继续削减高碳能源供应,推进零碳能源多元化供给,持续加大减煤力度,稳妥压减用油,大力发展天然气、核电、海上风电,完善能耗双控管理制度,积极争取对深圳能源规划的制定、能源项目的审批、电力调度、区外直供电、购买绿电等能源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吴江说,深圳市是首批全国低碳试点城市,碳交易和能源交易密不可分,但国内碳市场和能源市场是完全割裂的,希望在排放权交易所的基础上搭建能源交易所,把清洁板块纳入新型交易机构,把碳价格和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再生能源搭建起来,搭建成一个新型能源和碳排放相结合的市场。吴江表示,希望能够搭建更多绿色交易或者绿色认证的平台,把国际绿色低碳技术引入国内,通过市场化手段把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到产业升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