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售楼处变成展览馆,建立品牌冠名艺术中心、艺术IP融入打造限量产品……在今天的商业地产项目中,艺术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标配。
深圳新晋网红打卡地欢乐港湾,规划设计之初就将艺术品设计与文化活动规划融入公园设计中。2020年,欢乐港湾邀请国内外艺术家与建筑师,结合海滨文化公园海洋与大陆、城市与自然边际的环境优势,在地创作了13组公共艺术作品。自欢乐港湾艺术计划开幕以来,在4个多月的时间中,举办多场艺术家共创工作坊,新媒体音乐表演、沉浸式戏剧表演、艺术主题论坛等多样的文化活动。
用艺术来丰富商业地产的品牌内涵,在深圳其实20年前就有成功案例。曾经担任华侨城首席文化官的栾倩正是这一切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她从1998年起参与筹备第一届到第八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栾倩介绍,当时丹尼尔·布伦、贝纳·维尼、朱铭、隋建国、展望等国内外当代艺术大家的作品先后被引入华侨城公共空间,其中不少都是艺术家为深圳这座城市量身定制的。
作为“文化+旅游”的倡导者,华侨城建立的OCAT当代艺术馆群,多年来通过高质量的艺术活动享誉当代艺术界,其中最早成立的OCAT深圳馆,更是引领着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成为深圳当代艺术、先锋音乐、创意设计的汇集地。栾倩说,这些美术馆是公益机构,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他们为华侨城集团带来的品牌增值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
更重要的是,将艺术作品由美术馆、展览馆带到城市公共空间中,这不仅是简单的位移,更是构建了丰富的城市人文环境,为这座城市点亮新的艺术火种。知名艺术评论家冯博一就指出,艺术与商业、消费、旅游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公共空间里的艺术作品,也承担了向市民普及艺术的功能,可以让原本不懂艺术的市民慢慢受到艺术的感染和了解艺术。
无论是深圳万象城的“千奇万象”,还是欢乐港湾的艺术计划,都围绕深圳城市精神的表达展开,给了深圳本土艺术家更多展示的舞台,对于艺术家和商业空间,这都是一种双赢的选择。正如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对于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定位,不只是产业聚集地,还是城市文化策源地。商业空间,正在成为专业艺术机构之外,重要的当代艺术发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