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积极拓展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其中,推动教育发展是优化生活圈的关键一环,“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常住人口1.26亿人,居全国第一;尤其是增量,与2010年相比,广东新增常住人口达到了2170.9万人,每年新增217万人。在这些新增人口里,包含有新生儿和转移人口,随之而来的是适龄人口教育问题,如何满足常住人群的教育问题,如何把人口红利转变成人才红利,关系到大湾区长远发展大计。
深圳增加基础教育资源,广州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广州基础教育资源和高等院校在湾区内首屈一指,广州市教育局局长陈爽曾表示:“十三五”期间,广州市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超过32万个,新增示范性高中34所,全市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73所。广州已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其目标是到202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年全面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
与广州的优质教育资源相比,深圳显现较大差距。资料显示,建市时深圳全市仅有小学226所,学生4.5万人,教职工1812人;普通中学共24所,学生1.3万人,教职工877人。至2019年6月,深圳全市已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551所,在校生220.92万人,教职工20.72万人。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发展速度快、质量高,成为全国四个一线城市之一。今年《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深圳常住人口1756万人,十年间人口增长近714万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必然会出现阶段性短缺,学位紧张成为深圳急需解决的重点。
去年底,《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正式打响基础教育百万学位建设攻坚战。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深圳全市计划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学位10.37万个,其中高中学位约1.6万个。
在义务教育方面,到2022年新改扩建146所公办学校,增加学位21万个,公办学位增幅达25%。到2022年,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6万个,增幅超过60%。
联合办学提升湾区高等教育品质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大湾区有20所新高校筹建或开始动工,其中有8所是与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湾区内超过30个高等教育单位不断推进新建高校、新建大学校区、研究生院等建设。
今年2月,深圳市教育局在2021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启动实施高等教育卓越工程,包括争取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获批设立,加快筹建海洋大学、师范大学,加快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和音乐学院建设,推动深圳音乐学院首批招生,加快推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规划建设。
据了解,5所新建高校和1所研究生院正加快建设中。深圳音乐学院的筹建方案获得市委市政府通过,过渡校区装修改造正在进行中,永久校区选址龙岗区体育中心地块,深圳音乐学院院长也已确定,已开始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在过去一年里,佛山、东莞、珠海、中山、肇庆等城市在高等教育方面均有新动向。佛山城市学院在去年12月进行了项目规划条件论证公示;肇庆的广东公共卫生与健康医学院项目计划今年4月份全部建设完成,计划9月份投入使用。
未来,大湾区将持续增加和提升教育配套,夯实基础教育基石,全面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合作,着重在高等教育建设上发力,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