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而言,水是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充足的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天津一直都是全国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城市之一,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让污水走向“再生”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循环再利用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在循环经济中,污水再生是较为突出的部分。
当前,天津已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110座,总处理规模为401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量12.23亿立方米,万吨规模以上处理厂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准IV类标准;全市现有再生水厂12座、总处理规模为40.9万立方米/日、深处理再生水利用量0.72亿立方米,主城区深处理再生水管网1019公里,其中508公里已通水运行;量质双提升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了基础条件。
打通再生水管网
目前,在高品质再生水推广使用中有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管网通水率:中心城区2020年再生水售水量为4042万吨,再生水厂日供水负荷仅达到44.3%。
为解决这一难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单位天津城投集团计划于2021至2025年5年安排117个管网建设项目,共投资6.88亿元建设67.3公里管道,实施后可连通403公里现状管网通水,主城区管网系统总通水里程将达到978公里。
“事实上,再生水管网断点连接项目是从2002年开始推进实施的,历经多年深耕,至2020年底,城投集团建成并运行5座再生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25万吨,建成再生水管网1019公里,548公里通水运行,实现售水量4042万吨,再生水设施建设居国内领先水平。但仍存在现状管网断点多、不成系统、管网通水率低等问题,高品质再生水利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城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潘伟表示,下一步,该集团将重点做两项工作:一方面,依据再生水规划,结合厂网现状和用户需求,对再生水管网断点项目进行研究梳理,共涉及117个管网断点连接项目,需投资约8亿元;另一方面,计划分5年建设,连通403公里现状管网通水,管网通水率达到约90%,水厂销售和供水能力比达到95%,实现并超过再生水利用规划的目标,预测年售水量增加3000万吨,力争实现海河柳林、中东欧特色小镇和海河教育园区等34个片区供水,供水服务面积新增超过230平方公里。
冬能供暖、夏能供冷
“这瓶是污水,而这瓶是经过我们处理过的高品质再生水,这样的品质完全可以供给城市综合利用。”天津城投集团控股子公司创业环保总经理李杨对新金融记者表示,“高品质的再生水资源可以满足许多城市应用,比如小区中可以满足冲厕用水、杂用水;在工业方面,则会用到冷却水,比较典型的是电厂。”
“你看屋里这空调怎么样,挺凉快的吧?其实它是通过水源热泵技术,在污水中利用温差来汲取能量,从而收到冬季供暖、夏季供冷的效果。”他表示,在创业环保旗下的污水处理厂中,这样的水源热泵技术已普遍应用在室内办公区域。
据李杨介绍,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低品质再生水具有能源属性,如今该热泵技术已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文化中心等地区稳定运行多年,每年约可节电1931万千瓦时,折合碳减排19258吨。
“一身都是宝,污水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李杨说。
补给河道改善生态
“污水厂水质排放标准发生过很多次变更。”华博公司运营部部长李诚对新金融记者说:“从我2008年参加工作时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到一级B标准、到一级A标准,再到现在天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599-2015的A类标准,这个标准是在逐步提升的,而且提升速度很快。”李诚表示,目前日处理水量万吨以上规模污水厂出厂水已经达到地表准Ⅳ类水标准,用于部分景观河道补给水,不仅不会影响环境,而且能对水体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此外,污水厂出水经进一步处理后可以为周边企业提供再生水,比如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光大兴辰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等。
“钢铁厂、垃圾焚烧厂等常常会使用到一些中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因为中水对于工厂来说,使用成本比自来水要便宜很多,对我们来说,把污水再循环利用起来,达到回用的目的,这是我们最根本的初衷。”李诚对新金融记者说。
天津水务集团旗下的华博公司2009年成立时主要业务是城镇污水处理,如今已延伸到农村污水处理、农村供水、再生水供给以及科技研发与制造等领域。
海水淡化服务企业
天津紧临渤海,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未来这一资源也将成为天津的重要工业水源。
2009年,为解决北疆电厂淡化海水送出问题,天津市华泰龙淡化海水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截至目前,公司累计铺设管线45.78千米,实现了向汉沽水厂、泰达水厂和塘沽中法水务新区水厂通水。
除此之外,先达公司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30万吨示范)项目日前正式启动,项目一二期建成投用后,淡化海水量将达到30万吨/天,预计全年将替代、节约淡水资源超过1亿吨。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近49亿元,将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15万吨/日规模海水淡化工程,二期增加至30万吨/日,三期开展浓海水梯级利用及零排放工程建设。项目一期计划在2022年底具备出水条件,2023年一季度开始运营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