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渡过难关,更好地坚持下来,并且实现更好的发展,几乎是所有企业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活力源泉,帮助企业,既是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稳定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由此而言,千方百计助企纾困,于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湖南省统计局日前通报的全省经济形势来看,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1058.16亿元,同比增长6%。这份迎难而上、弥足珍贵的成绩单,生动映照出我省市场主体的拼搏和顽强。但不容忽视的是,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增加。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市场主体表现出的坚强韧性,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夹缝中求生存”的不易。眼下,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业等服务业企业面临的压力尤其巨大,稳住市场主体迫在眉睫。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加快解决“燃眉之急”。针对经济一线面临的切实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企业爬坡助力。比如,将中小微企业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6个月租金……除了中央层面,地方政府出台的一揽子纾困政策,也让人眼前一亮。近日,湖南提出五大方面36条举措为服务业纾困解难;长沙出台29条政策降成本、增活力、优环境……可以看到,这些措施的相继出台,增强了市场主体应对困难的底气,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了能量。
让企业少一些压力、多几分底气,助企纾困,是一场切实管用的“及时雨”。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截至202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已突破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达到1.03亿户。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数量多、牵涉面广,降成本既要注重普惠性,更要聚焦问题、靶向施策。长沙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减征服务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六税两费”;在企业呼声较高的水电气成本方面,协调争取到3至5月的欠费不停供、不断供。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难题着眼,项项有针对、招招纾痛点地作出政策安排,提振的是市场的信心,温暖的是市场参与者的内心。
政策制定到了企业的“心坎”里,还要确保各项助企纾困的措施尽快到达企业的身上。让各项具体政策充分发挥助企纾困的实际效果,必须以“钉钉子”的精神,从上到下持续发力,听得见落的声音、摸得着落的成果。如此,才能让文件上的助企举措转化为企业感受的“真真切切”。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曹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