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8月30日挂牌设立以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推出制度创新案例93项、新设立企业8102家、进出口总额保持三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更实现同比增长279.1%。
仅仅两年时间,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哈尔滨片区)越来越火。
自2019年8月30日挂牌设立以来,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推出制度创新案例93项、新设立企业8102家、进出口总额保持三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更实现同比增长279.1%。营商环境巨变,市场氛围活跃,其源头活水是制度创新。两年来,自贸区哈尔滨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不断探索,改革策源地和示范区作用进一步彰显。
大胆改革,制度创新亮点多
成功复制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206项,总结推出93项省内首创或国内领先的制度创新案例,其中,创意和知识产权收储和育成机制等4项国内领先或首创的制度创新成果被推选上报商务部;境内外汇账户结汇业务等25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省级创新案例;黑龙江龙运集团俄运通公司在黑龙江省内首家获批“网络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其打造的服务平台项目被列为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示范案例。
两年来,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制度创新亮点颇多,多项改革制度并驾齐驱,营商环境已然迈向一流。
“我们大胆改革,通过重构行政审批管理体系、推出系列贴近企业、群众需求的创新举措,运用数据化、信息化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保障,使营商环境建设统筹有序推进。”自贸区哈尔滨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任海龙说。
为优化营商环境,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对照世行标准开展营商环境评估,以评促改。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在全省、全国首创“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以照为主、承诺代证”等深层次改革,将487项行政许可事项中的97%划至行政审批局,审批效率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整合14个部门3389项行政执法职权,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创下整合力度最大、涵盖范围最广、执法方式最新等多项全国之最。
同时,着力精简优化审批环节,推出了“企业智慧登记4.0审批系统”“工业仓储类项目承诺制开工”等众多改革举措和“我要开网吧”等39项利企惠民订制服务套餐,极大地提升了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系列改革创新,使自贸区哈尔滨片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快速增加。
优化流程,不断刷新建设速度
1天完成公司注册,36天取得施工许可证,11天项目动工建设,63天展览馆封顶,101天地下室结构封顶,作为深哈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深哈产业园建设不断刷新着“深哈速度”。
据悉,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充分借助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的“飞地”机制,成功复制了新型工业用地(M0)的土地出让方式、招投标评定分离等深圳经验,为新区招商引智提供更优环境。
“为了优化流程、减少环节,审批服务都是围着营商环境转。”哈尔滨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审批局负责人说,为达到审批“只跑一次”的工作要求,园区通过审批流程优化,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据了解,2020年3月12日深哈产业园第Ⅱ标段正式破土动工,打破了传统在4月中下旬开工的惯例,为全市突破自然低温施工限制、优化施工方法提供了新经验、新借鉴。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嗅觉最为灵敏,对营商环境变化的感受也更直接。华为鲲鹏、深圳敢为、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23家新兴产业项目落户,世界500强企业的大手笔投资是对园区营商环境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哈尔滨新区、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持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以实际行动打破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
目前,深哈产业园已注册企业261家,注册资金87.96亿元。已签约高新技术企业23家,储备重点客户68家。初步形成了新兴产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态势。
对标国际,打造对俄合作新升级
站位国际,对标国际,将自身打造成对俄贸易新高地一直是自贸区哈尔滨片区的核心目标。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滨利建材贸易有限公司等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内的企业进一步拓展俄罗斯市场;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更是与多家俄罗斯政企签订工程承包协议。2020年,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40.5亿元人民币,占全市进出口额的15.83%。
今年1—6月份,根据海关统计数据,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7.5亿元,占全市进出口额的18.07%,同比增长279.1%;其中实现对俄进出口总额2.94亿元,同比增长153.4%。
当下,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正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坚持高标准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凭借自贸试验区在体制机制方面创新及先行先试的优势,闯出一条跨境、异地协同审批的政务服务新路。
8月17日,万科中俄产业园的特维尔大街一期商街正式开放。这是哈尔滨新区、自贸区哈尔滨片区首条沉浸式中俄风情商街,未来将打造成为中央大街的升级版。该示范街区的开放距产业园开工建设仅短短6个月时间,标志着中俄产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与万科集团合作建设的中俄产业园,以“一企两园”“两国两园”的形式,打造集金融协作、产能合作、跨境商贸、文化交流、科技创新于一体对俄合作综合产业园区,园区将成为新区和哈尔滨市的对俄合作地标。据了解,该项目的国际会客厅、科创中心和签证中心也将于11月建成投入使用,深圳特区速度再一次在哈尔滨新区、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得到了实践。
释放政策潜力,激发市场活力
“其他地区有的政策,哈尔滨新区都可以有;其他地区没有的政策,哈尔滨新区都可以谈。”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哈尔滨新区党工委书记代守仑说,政策潜力充分释放,才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紧跟制度创新,哈尔滨新区、哈尔滨片区接续出台了助力企业发展的极具含金量的政策。“我们相继制定出台了促进产业集聚的‘黄金30条’、支持改革创新的‘新驱25条’,支持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的‘温情21条’,最大限度、最具诚意地让利给企业。”代守仑介绍,新区优渥的政策和全程代办的服务体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自贸区哈尔滨片区获批以来,累计新设立企业8102家,深圳海邻科等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南燕北归,自贸试验区的集聚效应更加彰显。“投资必过山海关,项目优选自贸区”正在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成为新常态。
“自贸区哈尔滨片区获批两年来,坚持把产业提档升级作为践行‘改革开放新高地’功能定位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不断推出创新举措,着力‘强存量、扩增量、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任海龙说道。
当下,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已经形成了以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冰雪旅游、新一代信息技术、卫星产业为代表的产业体系,正威、万科等一批超百亿项目投资落地,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加速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正在这片黑土地上描绘新希望,吸引着更多金凤凰飞入,栖枝落户。
(本报记者 李丽云 魏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