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导致农业产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以家庭农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服务对象”三种主要的融资模式,同时强调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普惠金融。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中国乡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发力点。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截至2018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2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全国农业贷款余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全国共有农户(含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为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中,农业贷款占比最高,且持续上升。2018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达23.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2.9%。商业银行在我国乡村地区的信贷投放呈现出加速向大中型企业、城市地区集聚的特征。
从我国商业银行在乡村地区的信贷投放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乡村金融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农户、农业企业、涉农中介机构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根据央行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根据农业部数据,截至2017年末,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68万家,家庭农场超过1100万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了3.8万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73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了84万个。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转移,进城农民工的数量持续增加,并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就业。预计到2020年,进城农民工将达到2亿人以上。
(1)深耕乡村市场,深耕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主体;
(2)针对不同的主体,采用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建立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乡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
(4)加强与政府沟通,共建合作机制,不断拓展乡村金融服务领域。
最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到乡村金融市场:
(1)针对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并通过完善相关的政策扶持体系,推动相关信贷产品创新和业务发展;
(2)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广订单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
(3)针对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积极开展投融资服务;
(4)针对农村电商产业,积极开展支付结算和网络金融服务。(通讯员:柯西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