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升级 科技赋能养猪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06-28 15:10:3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29年蓬勃发展,牧原集团(以下简称“牧原”)从1992年的22头仔猪养起,到2020年出栏1811万头,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猪规模化养殖企业。从最初的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的本土养殖,发展布局到全国24个省(区)102个市215个县,今年1—4月份,牧原出栏生猪1086万头。牧原缘何在猪周期、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下,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猪规模化养殖企业?

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进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牧原集团,一探究竟。正如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所说,智能化养殖和全面升级生物安全体系是生猪产业良性发展的一条可行路径。牧原正是靠创新开启了智能化养猪新时代。

智能养殖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记者走进牧原集团位于内乡的肉食综合体项目,在2800多亩的土地上,一栋栋新建的楼房猪舍呈现眼前。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他们配有“猪保姆”的“猪别墅”,在这个综合体里,年出栏生猪可达210万头。之所以称为综合体,是因为该项目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全区域5G网络覆盖,装备牧原最新智能化设施设备,其中全场的生猪饲料由一台巨型机器人智能供应。

“这台机器人由牧原集团智能化团队自主研发制造,分为大脑主机和作业臂,主机高38米,臂展2365米,作业面132万平方米,年加工饲料80万吨,与18.3万个智能终端协作,完成智能化加工和饲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养猪机器人。”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

效益如何?工作人员介绍,这套饲喂装备投资2.8亿元,仅为常规饲料厂投资的一半,每年可节省人工费用6000余万元,与另外5800台独立机器人协同作业,开展猪群通风、巡检、转猪、清粪、消毒等生产管理,智能运转。

由于全程无人接触,智能饲喂有效地提升了猪群生物安全。另外,根据猪群需求系统会采用平台智能下发最佳水料比饲喂方案,保证猪群最佳营养需求。

据了解,牧原创新研发智能楼房猪舍,与传统单层猪舍相比,土地资源节省4倍,配套的供水系统、精准进风系统,可以实现每出栏一头猪,节约水资源70%以上,节约空气资源约67%。

科技赋能养猪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为火车头,牢牢抓住实体经济,牧原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近年来,牧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高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推动养猪产业智能化升级。2016年至2019年,研发投入从1244万元增长到1.12亿元;2020年投入研发资金4.15亿元,研发人员与技术人员共计24277名;经过不断开拓探索,牧原集团在养猪领域已累计申请国家专利共计971项,攻克了生物育种、养猪环保、疫病防控、智能化等重大难题,推进养猪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生猪养殖行业是一个传统的农业行业,但是在牧原,我们一直是在用研发、创新、技术在推动着企业持续发展。空气力学师、光学工程师、机械、电器、程序、信息算法等人才在我们集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牧原集团总裁助理袁合宾说。

传统的养猪行业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脏、乱、差、臭”,牧原集团每一个养殖分厂大概饲养生猪10万头,如此大规模养殖,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走进牧原远程视频实时监控中心,记者通过前方实时视频看到,猪舍干净卫生,一头头茁壮成长的育肥猪,在专业化、现代化的舒适环境中快乐成长。

牧原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创新研发集空气过滤、独立新风、出风灭菌于一体的“三防猪舍”,具有防病防臭防非瘟功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支撑生猪稳产保供。同时,创新研发出了无供热猪舍,实现了在零下40℃的极寒环境下,不需要锅炉供热,猪舍内可达到22℃—25℃适宜猪群生长的温度。

对于大家普遍关注的养殖废弃物处理问题,牧原猪场的粪污通过两级固液分离,固体做成有机肥和沼液肥,液体用于绿化浇灌、清洗道路、冲洗猪圈、喷淋降温、农田利用等,真正实现了“臭气零排放、粪尿全回用”生态循环。沼液还田可以帮助老百姓每亩地减投增收265元。

“我们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养猪环保难题,实现了养猪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盐碱地改良,全场防渗漏,养猪无臭气不扰民,为碳减排、降雾霾作出贡献。牧原在环保技术方面树立了行业新标准的同时,也支撑公司在全国发展布局。”袁合宾表示。

袁合宾告诉本报记者,推进智能化创新,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设备与软件技术,应用到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用科技赋能养猪产业,大大提升了劳动效率,实现无人值守养猪,最重要的是减少人与猪接触,降低疫病传播风险,提升猪肉品质标准。

种猪是端稳“肉盘子”的关键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和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一样,种猪是生猪养殖业的“芯片”。我国是世界猪肉生产消费第一大国,猪肉是大多数居民餐桌上最主要的肉类食品。因此,种猪是提高我国生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也是端稳“肉盘子”的重要条件。

袁合宾告诉记者,牧原20多年来持续选育优秀基因,执行自己独立的育种方案,坚持价值育种,把国内好的种猪基因留下来,把国外好的种猪基因引进来,提高种猪繁殖性能,生长性能,改善猪肉的品质,致力于做在中国环境下更适合发展的种猪品种。

目前,牧原拥有专业育种人员1700余人,通过持续选育,已经摆脱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特别是非洲猪瘟发生以来,牧原种猪不仅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还为行业提供种猪64.3万头,助力生猪产能恢复,为稳产保供做贡献,展现了育种的价值。

袁合宾介绍,2020年底,牧原在群能繁母猪和后备母猪近400万头,2021年将持续为行业提供更多种猪,为生猪产能恢复贡献力量。

全产业链布局推进养猪产业全面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牧原从育种、营养、疫病防控,到养殖场设计、养猪环保、智能化发展等,每一步变化都在与时俱进,稳健发展。接下来,牧原将从粮食—饲料—养猪—屠宰加工产业链延伸发力,带动食品、物流运输等服务业发展,把产业链做到终端,直达消费者,和上下游企业一起打造产业生态,实现多方共赢,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牧原坚持做大做强养猪主业,把养猪产业做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进一步探索实施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经营权入股和优先分配机制,使其嵌入产业链中,分享产业链发展利润,拓展农民收入来源,提升村集体收入。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推进养猪产业全面升级,让养猪行业有技术、有前景、有希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到农村,让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技术工人,打造一方干事创业的热土,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继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