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融”)“瘦身”持续进行中,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消费金融”)的股权转让也有了新进展。11月16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披露的一则转让信息引起关注,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转让的相关信息对外揭开了“面纱”。
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官网显示,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转让底价为7.27亿元,转让方为中国华融,该转让项目于11月15日开始,截止日期为12月10日。按照70%股权作价7.27亿元计算,华融消费金融整体估值约为10.38亿元。
根据挂牌交易规则,在挂牌期征集到2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即可开启网络竞价,有意向的受让方需缴纳保证金7270.32万元。本次股权转让接受单一主体受让或联合体受让。如采取联合体受让的,联合体中需有一名成员为金融机构,由其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且其持股比例应不低于34%。
在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受让方须对华融消费金融提供流动性支持/股东存款,华融消费金融全额归还转让方的股东存款本息。基于华融消费金融持牌金融机构的特性,其股权变更仍需监管方进一步审核通过。按照要求,受让方在银保监会批准股东资格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剩余交易价款一次性支付至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指定银行账户。
此前,8月2日,中国华融就曾发布公告称,根据监管机构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业的要求,拟将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对外公开转让,共计6.30亿股。而在9月6日,华融消费金融这一股权转让项目便曾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但未披露具体交易价格。
对于华融消费金融面临的股东方变更,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表示,在中国华融聚焦主业、“瘦身”整改的大背景下,中国华融作为华融消费金融的最大股东,能够为其提供的资金支持和其他资源相对有限。引入新股东后,更有利于盘活华融消费金融当前的资产,也能为其后续提供消费场景、技术等方面的帮助。
“同时,受到中国华融此前经济案件影响,华融消费金融管理层人事变动较快,运营团队不稳定下也难以保证业绩。引入新股东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公司业务团队的稳定,利于公司业务的开展。”王鹏进一步补充道。
华融消费金融这张牌照究竟花落谁家,也将随着转让交易完成揭晓答案。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此前已有媒体报道称,有银行存在接手华融消费金融股权的意向。对于股东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后续业务布局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也向华融消费金融方面进行了了解,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根据转让公告中介绍的标的信息,华融消费金融成立于2016年1月,当前注册资本9亿元。除了中国华融外,公司股东还包括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强资产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5.3%、8%和6.7%。
从转让公告披露的信息来看,华融消费金融其他股东均放弃了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管理层也无意向受让股权。而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股东资质外,华融消费金融开业以来业绩表现不佳,也是股东方不愿接手的考虑因素之一。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华融消费金融净利润一直处于大幅波动中,还曾一度影响其增资。2017年的净利润为1.28亿元,是华融消费金融开业至今的最好成绩,经历了2018年的大幅下滑后,华融消费金融在2019年交出了亏损2.631亿元的成绩单,2020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0.064亿元。
另根据挂牌公告中披露的华融消费金融财务数据,2021年上半年,华融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净利润556.6万元;截至2021年6月末,华融消费金融总资产为75.16亿元。
“从华融消费金融的业绩表现以及资产总量等数据来看,华融消费金融在当前已经开业的消费金融机构中仍处于靠后位置,这也是其在行业竞争中的劣势表现之一,”王鹏分析指出,尽管拥有“高金量”的消费金融牌照,但是华融消费金融作为一家资管系公司,不具备银行系的资金优势,也不具备产业系的场景资源,更难拥有互联网系的流量,因此公司用户基础、消费场景均有限制。
在王鹏看来,在当前牌照批设步伐放缓的情况下,“消费金融”仍然具备硬实力,而华融消费金融成立六年,在用户基础、合作场景以及商户等方面也有一定积累。“引入新股东后,利用股东优势资源,选择适合的打法,扩大投入,华融消费金融面临的诸多难题可能会得到解决,仍有可能扭转颓势。”
(北京商报记者岳品瑜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