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站上风口,人力资源机构也不想错过这番市场热度。
在科锐国际副总裁段立新看来,当下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型企业的发展之路似乎都面临着大片红利。然而,红利之下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垂直领域的短板开始逐渐显露。以大健康行业为例,当许多大型企业开始全面进入数字化转型时,大部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却还在被缺人才、用不起、不共享等人力资源难题困扰,数字化转型更是连第一步都迟迟未能迈进。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三胎政策的开放,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大健康企业数呈现井喷式增长。数据上,2020年大健康行业新注册企业已超过20万家,其中注册资金超过5000万的企业也在逐年增加。
在企业数增长的另一面,人才岗位缺口随之上升。只是在大健康行业,创新型企业所需的高精尖人才培养需要数十年甚至更久。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段立新与其团队开始拓展这方面的业务,通过25年来服务大型企业的资源优势反哺创新企业,意在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乃至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更精准有效的人力资源服务。
“面对三高三低(即行业门槛高、从业年限高,学历要求高,管理能力低,人才吸引度低,品牌呈现度低)的长短板,大健康行业尤其是创新企业想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从多个维度着手”,段立新表示。
第一个维度便是人才的流动。“大健康行业所需人才专业性比较强且很难跨行,为此我们以北上广深等地为主要招聘地,辐射港澳粤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要商圈,实现跨区域人才流动。我们还利用招聘流程外包、智库翰林派等多种方式,满足客户的多元化整体需求,促进大健康行业的信息沟通”,段立新表示。
从线下规模来看,科锐国际拥有3000多名专业招聘顾问同期进行人力资源相关服务。其中,在大健康行业有300多人协助客户招聘医疗健康行业的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包括CEO、CSO(首席科学官)甚至是毒理学家、生物统计学家等。即使企业没有招聘流程与需求,科锐国际也可以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人才战略规划,以及人才画像和招聘流程等。
段立新介绍:“举个例子,我们在苏州和西安有500人左右的后台交付中心,也就是访寻中心,他们主要任务就是在热点领域系统性地收集人才库,绘制人才地图,可以帮客户网罗各个领域的人才,满足客户上至CEO、下至前台的全年招聘需求。目前,我们服务量最大的客户,一年可以为他们招聘差不多近2000人。而在海外,例如新加坡、纽约、印度等地,科锐国际也均设立办公室,不但可以做海外人才引入,还可以帮助客户走出去。“
与此同时,科锐国际还时刻关注着前沿科学动态,意在储备相关人才。段立新表示:“比如2021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发布了压力和温度感受器信息,这些人才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储备。在以往的案例中,我们曾帮助新加坡一家疫苗类的创新型企业通过前期人才地图的调研,完成了招聘工作,并在其新加坡实体还没有完全成立时,就做了人员的外包。”
在线上,针对企业背书低、数字化进程慢、从业人数少、技术壁垒高的创新型企业,科锐国际一方面利用私域流量,渠道矩阵等资源为企业知名度提升做背书;另一方面其旗下科锐才到云推出的中小企业解决方案,可以利用乐高式HRSaaS服务为客户提供招聘、入职、考勤、薪税等模块一体化服务,普惠性的推动其数字化进程。此外,针对“专精特新”和创新型企业,科锐国际旗下垂直类的服务平台对整个行业人才进行细分化服务。
以科锐国际旗下的大健康垂直招聘平台“医脉同道”为例,自2020年2月上线至今,其注册的B端企业用户已接近一万。在今年上半年新增的7000家B端用户当中,75%都是中小规模创新企业,C端人才用户也已经超过了100万。
除了数量上的积累,在产品服务品质上,医脉同道负责人金志强认为,医脉同道是大健康专业领域的一款“沉浸式”的产品。“我们认为医脉同道是第一个把私域流量理念进行深度研究,并且应用到招聘场景的。在几十万个全链路的完整且真实的案例数据下,我们将岗位精准的细化,挖掘用户深层次的要求”。
医脉同道后台数据显示,2021年1-8月份,在医脉同道上注册的小微企业平均每发布一个职位,收到简历量是13.5份,这在高精准的垂直行业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另外,医脉同道NPS数据的不断攀升也反映了大健康行业对其产品服务的认可。
在具体案例方面,金志强介绍:“最近我们服务了一家做齿科器械的公司,其新产品即将推向市场,需在全国范围内搭建营销渠道,时间紧任务重,尝试了多个招聘渠道进展缓慢,在圈内HR的推荐下尝试使用了医脉同道。差不多两个月后,累计收到1600多份简历,简历的初筛合格率基本上超过了80%。通过数据观察,这家客户所发布的职位累计被浏览次数达到了64500次,最终在两个多月的时间达成了招聘任务”。
(经济观察网记者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