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时节祭故人,文明祭扫亦追思

2022-04-03 13:00:35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打印 放大 缩小

作者: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 由兴波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又因节气、地域、民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符号。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节,同时还是传统祭祖节日,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了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在中国古代,清明节的文化符号中除了祭祖、扫墓这样的内容,还包括踏青、游玩、戴柳条“驱鬼辟邪”、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许多活动的。在清明节的众多活动中,祭扫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祭拜、追思故去的亲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也是人类共同的亲情守护;是传承优良家风、凝聚血缘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继承孝道、传承家风、缅怀逝去的亲人都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我们常提及的“孝道”,既包括对长辈的生前奉养,也包括对其逝去后的祭拜和缅怀。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了国家法定假日,都说明了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阴阳和谐、生死转化,我们祖先在设立了诸多欢娱的节日同时,也设立了带有哀悼元素的清明节,这是对“死”的尊重,是将生死观转化为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古人非常重视“死”的仪式感,从成殓、出殡、安葬等仪式,到头七、周年祭祀、扫墓等后续活动,都是有一系列程式规范的,这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心理抚慰。当代社会,不论是在形式感方面还是心理层面,人们对于“生”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死”,清明节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正确面对和思考人生终极问题的良好契机。

清明节文化传承了数千年,其内容和形式也随时代发展而有所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实现了大规模流动,越来越多的人未必有条件回到家乡祭扫。因此,如何在异乡实现祭扫,成了当代人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社会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网络的发展,“网上祭扫”等新兴方式的出现,成了当代人对清明节文化的一种改变和创新。近年来,随着人们文明素养的提升,各种文明祭扫的方式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就是要将祭扫活动与传承清明节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起来,通过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逝者。这样,既达到了祭扫目的,又利于丰富清明节日内涵。不仅如此,还可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有机结合起来,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这样更富现实意义。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清明节扫墓既是对先人的追思和悼念,也是对生者的启迪和激励,重在感情。总之,清明时节,我们要通过适当的形式表达哀思,传承优良家风,又能够文明祭祀。真正的孝道不是拘泥于形式,而在于祭拜者内心是否真正的虔诚。这才是清明节祭扫的真正意义。(由兴波)

责任编辑:ERM523

最近更新

【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时节祭故人,文明祭扫亦追思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24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
关爱志愿者,为抗疫助力 上海启动蔬菜应急保供方案 各区“点对点”速运直送
离沪须检测抗原 清明假期多地调整出行防疫政策 各地春耕科技助力 确保稳产增收
新华全媒+丨粮食生产有“管家”、蔬菜运输绿色通行,看这里疫情下的春季农业生产 新华全媒+丨 为“菜篮子”减负 给“菜园子”分忧——安徽多地蔬菜稳产保供“全链条”观察
河南民权:小小羊肚菌 种出“金疙瘩” 中国铁路沈阳局:全力保障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畅通
樱花,盯上了你的钱包 襄阳市全力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楼主体结构封顶 武汉石门峰陵园代客祭扫寄托哀思
【续写春天的故事】海口:三角梅富了边洋村 【续写春天的故事】甘肃庆阳强化“政银企”合作机制 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图说·清明防火!防范意识不能少 自救常识要记牢 细化便民措施 推出务实举措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24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 时隔一月,比亚迪再现自燃,董事长曾豪言要把“自燃”抹掉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发布:多措并举推进“十四五”能源科技创新 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技术获突破
教育部: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意见 规范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
【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周密部署 确保选举工作平稳有序 湖北省各级事业单位拟统一公开招聘1万余人
鄂州市华容区深入开展政治谈话,构建执纪监督闭环机制 春来港西
黄石新兴管业实现首季“开门红” 最闪亮的坐标 | 千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