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巍峨的“雪如意”与山脊上闪亮的光带交相辉映,精彩绝伦……北京冬奥会期间,一段“雪如意”与长城遗址“同框”的短视频,让冬奥场馆成为世界级“网红”。
在张家口赛区,这种惊艳的亮相并非孤例。在云顶滑雪公园,“雪长城”造型引来国外众多运动员手动“点赞”;在张家口冬奥村,无论是香喷喷的豆包,还是谷爱凌最爱吃的馅饼,都给运动员们留下深刻印象……
张家口赛区的餐饮保障工作得到入驻人员高度肯定:在冬奥会期间共收到53个国家的136封感谢信,在冬残奥会期间共收到25个国家的77封感谢信。
从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来,七年间,河北举全省之力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向全国、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这份答卷,承接过去,连接未来!
从零开始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前,一些人有这样的想法:张家口和崇礼要在短短几年间从零开始,备战冬奥,这难度太大了!
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当时国内有“冰雪难过山海关”的说法,即使在成功申办冬奥会后第二个雪季,河北全省参与冰雪活动人数才657.51万人,而直接参与人群只有279.56万人。
作为冬奥会举办地,河北提出“到2022年全省三千万人上冰雪”的目标。这意味着在短短六年多时间里,全省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要翻两番。
一位朋友在崇礼担任小学校长,他曾回忆最初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艰难:一家雪场曾经邀请学生免费滑雪,但家长们以安全和影响学习为由拒绝了。
改变群众冬季户外运动习惯的第一步,要从增加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入手。
几年间,在崇礼冬奥核心区,恰似中国传统吉祥物“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斜倚山峦,而“如意”一端有空中廊道——冰玉环,这将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与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山地转播中心、技术官员酒店串联在一起,成为当地新的“网红”。
这些冬奥场馆也见证了中国运动员在一些参赛项目上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重大突破:河北雪上健儿首次登上冬奥会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赛场;中国运动员在越野滑雪、北欧两项、跳台滑雪上分别取得项目最好成绩或实现参赛上的突破。
场馆场地建设在全省各地由点到面铺展开来。
在保定,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落成,并配有世界体量最大、训练功能最完备的跳台滑雪风洞实验室。
在承德,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吸引了雪橇、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射箭、飞碟、山地自行车等多支冬季和夏季项目国家队集训。
在张家口,崇礼高原(国家综合)训练基地集高原训练、户外运动、休闲避暑、餐饮住宿、会议接待、旅游观光为一体。
……
几年间,河北全省共建设室内滑冰馆202座,总量居全国首位,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县都有滑冰馆;滑雪场馆规模和品质居全国前列,其中崇礼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端和优质滑雪场聚集区。
一个个曾经偏僻闭塞、默默无闻的地方通过发展冰雪运动而声名鹊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河北也成为冰雪运动爱好者心向往之的胜地。
站在新起点
有这样一个鲜明的对比:
2016年1月,申冬奥成功后第一个元旦假期,三天时间里有超过12万人次的外地游客到访崇礼,拥堵的车辆从高速出口处排队一公里,这是之前从未见过的场景,也考验了当地各方面接待能力。
而如今,从外地到崇礼的路有多种选择,可以从北京乘坐高铁直接抵达太子城高铁站、崇礼高铁站,也可以沿延崇高速、张承高速等抵达。游客不光能“来得了”,更能“住得好”“玩得开心”。
凭借冬奥效应,塞外山城张家口也引起国内外滑雪爱好者关注,滑雪游客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就在冬奥会举办的前一个雪季,全市接待游客246.2万人次,同比增长83%。
因筹办举办冬奥会而站在新起点的不只张家口和崇礼。
在保定涞源县,2021-2022雪季七山滑雪度假区接待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这是2017-2018雪季开业之初的4倍;营收额达到了6000多万元,是2017-2018雪季的5倍多。
七山滑雪度假区只是全省冰雪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冬奥会举办地之一,河北聚焦“去哪滑”“谁来滑”“谁来教”三大关键问题,连续三年举办省、市、县三级冰雪运动会,到2021年,全省参与冰雪运动群众达到3479万人。
而省内各大滑雪场的客源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些滑雪场的游客以前以京津冀为主,现在周边省份的游客也慕名而至,甚至出现了南方省份的游客,为实现全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被冰雪运动改变的还有不少人的命运。
在筹办冬奥会中,当地人开始捧起家门口的“雪饭碗”,崇礼居民谢霆是其中一位。
这位农家子弟先是在雪场当保安,后来经过培训成为滑雪教练,再后来组建自己的滑雪俱乐部,如今经过培训、考试成了一名国家级裁判。
更多像谢霆一样的人因冰雪运动改变了命运。在偏远的山村,一些村民开起了农家乐,缺乏专业技能的村民来到雪场当保安、服务员,冰雪运动带来的新业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整个崇礼区,每5人中就有1人从事冰雪相关工作,直接或间接从事冰雪产业和旅游服务人员已经超过3万人。
一起向未来
前些年,一些人还在想,张家口赛区的冬奥场馆大多处在大山深处,这里四周闭塞、交通不便,冬奥会结束后,奥运场馆会不会“闲下来”?
如今,随着赛后利用规划和准备工作开展,完成比赛使命的场馆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以“雪如意”为例,“雪如意”下方有一个可容纳万人的足球场,可以举办户外运动、音乐会、产品发布会等大型活动。在顶部则设计了多功能空间,既可以作为远眺台,也能举办学术会议、艺术展览、婚礼等活动。
除“雪如意”外,“三场一村”都要作为永久保留的奥运遗产:越野滑雪场赛后将场地重新利用,打造成“山地公园”和“户外冰上娱乐中心”,计划承办马术、户外野营等体育休闲活动;冬季两项场在赛后保留部分功能用房和赛道,在冬季将设置适合儿童滑雪的培训和冰雪体验项目,夏季开展马术、山地自行车、山地轮滑等体育休闲项目……
目前,“三场一村”已经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全年谋划举办30多场赛事和展演活动,将通过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会展经济、论坛经济等新业态,把奥运效应转化为经济效应。
后奥运经济,已然成为另一个“冬奥赛场”。
滑雪板、滑雪头盔、滑雪服、造雪机、压雪车、索道……几年间,这些冰雪装备生产企业纷纷在张家口落户,并快速发展。
依托冬奥会筹办,张家口建起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宣化区冰雪产业园两个发展平台,引燃冰雪产业发展,让这座塞外山城实现“白色转型”。
截至目前,张家口全市累计引进冰雪产业项目109项,已投产运营51项,全市冰雪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将打造10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冰雪装备骨干企业,冰雪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达到60亿元以上。
在河北,“冷资源”正在加速转化为“热经济”。
放眼全省,张家口、承德两个冰雪产业核心区正在做大做强,京津张、承秦唐、太行山脉三条冰雪旅游带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两核、三带、四基地、四品牌”的冰雪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燕赵大地加速形成。
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帷幕,展望未来,河北已经站在了后冬奥时代的新起点,未来会更好。
(记者 张世豪 郭晶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