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大国粮策】江苏镇江:农机唱主角 收购有保障 全方位助农增产增收

2022-06-21 09:48:56 来源:镇江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金山网讯 连日来,江苏镇江句容市17万亩小麦全部收割结束,全面开启水稻夏种工作。过去,进入“三夏”农忙期,农民在田间地头累弯了腰;如今,在句容市万亩农田里,各类农机唱主角,实现了“种、收、管、加、储”全程机械化。

机械化作业,水稻育秧上了“岸”


(相关资料图)

位于句容市后白镇的杜氏家庭农场是一家集水稻新品种引进和技术推广、果蔬等种植销售于一体的示范家庭农场。近日,在农场麦田里,3台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饱满的麦粒从卸粮口喷涌而出,满满当当地装入农用车里。

“农场种植了千亩粮食,虽然只有15名员工,但得益于从种、收、储到加工实行机械化作业,农场去年实现了3000万元的销售额。”农场负责人杜诸侯介绍,在政策扶持下,农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插秧机、植保飞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一应俱全,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

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放盘、铺土、浇水、播种、覆土……今年5月起,杜诸侯用硬地育苗代替传统秧田育秧。“这几天,秧苗就可以送去栽插。硬地育苗既省时省工,还保障秧苗品质。”传统育苗在农田里,但受天气限制,特别是连续降雨,田里产生积水影响后续农事。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去年,杜诸侯将育苗盘搬上了“岸”。水稻硬地硬盘育秧,就是充分利用空闲水泥场地等硬地质资源替代常规秧田的一种育秧技术,具有不受前茬作物影响,节约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劳动强度,提升育秧效率和秧苗素质等优点。

“科技赋农!”杜诸侯感叹:过去一个劳力一天插秧7分地,现在一台插秧机一天作业近40亩,机械化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是农民致富的基础。农场计划建个集中育秧工厂并往智能化发展,推广新型育秧方法,带动更多农户共同致富。

因需定产,“订单农业”让农户干劲足

虫鸣蛙叫、白鹭翱翔,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走进句容市茅山镇东霞村高标准农田现场,两台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这80亩‘镇糯29号’才插秧,稻米就已全部被订完。” 东霞村党总支副书记汪伟介绍,东霞村与戴庄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由天王镇戴庄稻米专业合作联社统一销售,这样的生产经营方式让“股东”吃了定心丸。

地处茅山老区的茅山镇东霞村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结合上游优质水源和高标准农田优势。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茅山镇东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让昔日贫困村农户喜领土地分红,如今,“订单农业”让农户干劲十足。

“去年种植的50亩地,稻米刚收割就被拖走了。今年是合作社签订协议的第二年,我们将种植面积扩大到80亩。”汪伟感慨道:“订单农业”之所以受到青睐,关键在于它免去了“种出来卖不掉”的后顾之忧,让收入更有保障。

农产品销售难是农民增收的一大瓶颈。“订单农业”因需定产,销路价格有保障,农户把心思都用在地里,以优质产品创造好“钱”景。为护好农业生产的“根”,合作社将水稻种植改为一年一茬,收割前撒种紫云英,插秧之前配合动物粪便一起翻耕,培肥地力、改善土壤性能。“我们不撒化肥,利用醋糟和豆粕作为肥料,增强水稻肥力,采取机器多次旋耕和人工方式除草。”汪伟说,“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带领亚夫团队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给予专业指导,从源头确保稻米质量,保护好耕地,让村民的饭碗端得更稳。

“一卡通”收购,让老百姓卖放心粮

连日来,走进句容市郭庄储备库有限公司,宣传栏显眼位置粘贴着粮食收购工作“五要五不准”守则和当日小麦收购质价公告,检化验窗口摆放着标准样品。结算、检化验窗口旁的大厅就是休息室,农户可以一边喝着茶水避暑,一边看着自己的粮食扦样、过磅、检验、结算……

“吴光春的粮食皮重为1420KG,净重为2680KG。”吴光春的车子一开上地磅,磅房的电子屏就显示出了重量信息,一目了然。“我是郭庄庄上村的,每年都来国有粮库卖粮,这里磅准,检测仪器也准,我特别放心。”

“夏收工作开始前,我们邀请计量检测所对句容全市国有收购库点的地磅、水分仪、天平、容重器等设备进行了校准,共校准计量器具35台,让农民卖放心粮。”句容市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收储管理科科长卞金安说到。

“王师傅,您的‘一卡通’带来了吗?”在句容市粮油购销有限公司行香库结算窗口,工作人员耐心询问前来售粮的王松林。“我今年已经在行香库卖了200多吨粮食了,现在在国有粮库卖粮很方便,都是‘一卡通’网上汇款,钱很快就会到账。”王松林说。

目前,句容市7个国有粮食收购库点全部实现互联互通,收购粮食必须经过“一卡通”收购系统,实现全过程监管。夏粮收购工作开始前,句容市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就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做到“钱等粮”,农户来卖粮,就及时汇款到他们的“一卡通”账户上,坚决不向农户“打白条”。(明庭舒 唐明 刘亚 郑明桦)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