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北京6月25日电(记者杨舒)今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近年来,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着力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我国陆续推出一揽子硬措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时,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质量不高,超过一半的耕地靠天收。从“国土二调”至“国土三调”的10年间,我国建设用地总量增加了26.5%,一些城镇、园区低效、闲置用地问题突出,村庄用地总量过大、布局不尽合理。此外,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时有发生,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针对上述问题,自然资源部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强化法治建设方面,配合立法机关完成土地管理法等法规修改工作并颁布实施,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按照“重申、细化、补充、修正”的思路,正在起草耕地保护法草案,强化耕地保护法治保障。
在严格划定耕地保护红线方面,在“国土三调”成果基础上,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编制《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先行在我国5省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开展了“三区三线”划定试点。确立2035年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明确除6种情形外,所有现状耕地必须全部划入耕地保护红线,带位置分解下达。
在严管耕地占补平衡方面,自然资源部自2018年以来连续4年组织开展补充耕地核查,涉及补充耕地项目15.8万个,确保补充耕地真实、可信。建立补充耕地公开制度,通过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陆续公开4万余个补充耕地项目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针对“国土三调”反映的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造成耕地流失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设立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并有计划、有目标、有节奏地推动耕地恢复。
在严格执法督察方面,2018年以来,全国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9.07万宗,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047人。自然资源部直接或联合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6起,挂牌督办19起,公开通报222起土地违法案件。同期,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连续4年围绕耕地保护突出问题对省级政府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地方严格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