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被喻为“中国最美县”,这里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自然风景都令人流连忘返。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为自己身为这里的居民而自豪。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桐庐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昨天上午,“杭州这十年·桐庐”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回顾了这十年来桐庐发展的新变化。
推出战略性举措
实现经济产业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桐庐推出了一批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破解了一批制约发展、影响全局的瓶颈问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从“山区小县”到“中国最美县”的蝶变。
在产业方面,桐庐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区经济转型。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50亿元增至2021年的41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5亿元增至38.4亿元。
实施了两轮制造业倍增计划,产业体系从过去依靠针织、制笔、箱包等传统产业为主转向依靠视觉智能、磁性材料、新能源和快递物流等新兴产业为主。推动“快递人之乡”向“快递产业之乡”转变,“三通一达”快递回归步伐加快,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快递物流装备物资集采中心影响力扩大,集聚快递关联企业325家;还率先推动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迭代,游客接待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突破2000万人次、200亿元大关,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桐召开。
桐庐还致力于推动企业梯度培育。着力引育大企业、科创型企业;致力于推动发展模式转型。大力推动发展模式转向依靠智力支撑、技术支撑,“一区三城三镇”产业平台体系加快形成,“最多跑一次”改革领跑全省,商事制度等领域改革走在前列,全国首个县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桐庐,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县。
发展美丽经济 居民幸福感越来越强
十年来,桐庐“中国最美县”的金名片也越来越亮。桐庐匠心打造全域大景区,实景展现“富春山居图”核心地的独特韵味,获评国际人居环境示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作为首个“浙江省美丽县城”,桐庐构建了从最美入城口到最美县城再到最美县的全域美丽体系,高标准打造迎春商务区、富春未来城,城市框架由“单轴”向“双轴”、城市形象由“单窗口”向“双窗口”转变,美丽县城建设综合标准入选国家试点。率先开展全国首批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试点,着力绘就“一窗引领、两区示范、九线共美、百村特色、全域美丽”的乡村新画卷。
桐庐还推动“山区郊县”向“近郊星城”迭代。以交通先行融入长三角、承接主城区,杭黄铁路、富春江船闸、富春江三桥等建成投用,杭温高铁、临建高速加快推进,高铁桐庐站2018年投入使用,高铁桐庐东站也在昨日开通。
桐庐还推动“美丽事业”向“美丽经济”转化。坚持将美丽作为发展之基、共富之源,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赋能强村富民。特别是民宿已经成为桐庐旅游的一张金名片,民宿床位数实现从“千”到“万”的规模化扩展,接待游客数从180万人次增至650万人次,营收从1.2亿元增至5亿元,打造了戴家山、青龙坞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拥有精品特色民宿132家、居全省前列。
在民生方面,桐庐市民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获得感也越来越足。桐庐每年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十年来民生支出总额达352.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4%,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榜首。
目前,桐庐新增学校20所、在职教师491名、学位1.6万个,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0余个、老年食堂186家。不断深化合作办医办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华师桐庐学校、县中医院新院区相继投入使用,县第一人民医院、县妇保院迁建即将完工,学军中学桐庐学校项目即将签约,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成为幸福桐庐的基石。
桐庐还持续优化平安法治环境,创成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成为全省试点,除险保安、共享法庭、扫黑除恶获群众点赞,平安建设实现“十七连创”并获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
(通讯员 何小华 记者 张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