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鲁藏布江北岸的西藏山南段,一栋栋智能温室里,红彤彤的草莓、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关资料图)
“别看现在这样,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沙荒地。”西藏江平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次旺仁增说道。
如他所说,雅鲁藏布江北岸是山南市严重沙化土地的集中分布区。上世纪80年代,山南市开始建设雅江防护林,治理风沙,建设百里生态走廊。“十三五”时期以来,在防沙治沙的基础上,山南市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等生态特色产业,打造百亿产业长廊。如今,山南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态产业蓬勃发展,一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高原沙地变绿洲
冬日暖阳里,在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村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的后山上,一棵棵松树挺拔苍翠。2020年起,中交上航局水利公司承建了该区域的生态修复及沙化土地治理工程。当年就完成绿化造林2.8万亩。
本着“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项目团队按照不同地貌和特点,根据土地沙化及草原退化严重程度选用了14种抗旱耐寒的乔、灌木及6种草种分区域进行治理。项目管理人员陈科科说,项目种植各类苗木164万株,播撒草种114吨,安装喷灌系统1.2万套,铺设各类养护管线超过5360公里,建成了绵延10.6公里的树林。
“看,江滩上还有群黑颈鹤。”陈科科边指边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赤麻鸭、斑头雁等野生动物,高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这只是雅鲁藏布江北岸生态治理成效的一个缩影。上世纪80年代,饱受风沙之苦的雅鲁藏布江山南段开始建设防护林,采取修筑“丁字坝”、大苗深栽等方法,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沙滩上试验性造林成功,打破了雅江沙滩造林根本不会成功的“断言”。如今,一条长160公里、平均宽度1.8公里的“绿色长城”蜿蜒在沿江两岸。
“以前,风沙一起,路都看不清。”贡嘎县昌果乡甘旦村村民格桑说道,因此他在国家造林绿化好政策的支持下组建了营林队,带领村民积极植树造林。从2008年开始,营林队每年平均造林上千亩。
现在,沙尘天气逐年递减,雅江防护林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山南市还在贡嘎县、扎囊县、乃东区雅鲁藏布江以北区域成立幸福家园建设管理局,引进企业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和治理,创建了西藏唯一的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在扎囊县阿扎乡章达村,西藏藏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的育苗室里,小蓝雪花、喜马拉雅紫茉莉、毛蕊花等10余种乡土植物郁郁葱葱。西藏藏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不同地貌筛选长势较好、附加值较高的植物品种作为生态修复主要品种进行育种,目前在1800米至5300米的海拔范围内采集了植物种子与土壤样本等野生种质资源约600种、植物标本近4万份,并对其中近30种乡土植物开展引种驯化工作。
同时,西藏藏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平台整体硬件设施已配套完成。自2017年成立以来,通过乡土植物引种驯化、苗木繁育生产、生态大数据平台建设、生态修复标准构建等搭建生态修复体系,加大生物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保护力度。
西藏藏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隋涛说,未来公司准备将“生态大数据智慧指挥系统+乡土植物驯化繁育体系+种质资源储备+各类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定制化生态产品研发”的模式推广到整个西藏。
“以大数据为依托,公司将制订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让小草扎根西藏,往深扎、往稳扎。”隋涛说。
兴起生态产业带
在生态治理和修复的同时,一批绿色产业在雅鲁藏布江北岸悄然兴起。
走进西藏江平农业有限责任公司,100亩的土地上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工人们正小心翼翼采挖人参果。经过3年试验,西藏特色的野生人参果被人工种植出来。
“人参果亩产能达到700千克左右,我们已和客户达成协议,他们将以每吨10万元的价格进行收购。”西藏江平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乐奎说,人参果种植将成为公司未来最大的发展方向,种植面积将达到300亩到500亩。
自2016年在扎囊县投资以来,西藏江平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现代化高标准连栋温室大棚50亩,果蔬、牧草繁育基地温室大棚120亩,高原生物医药种植基地100亩,牧草种植基地2000亩。今年,光果蔬预计销售额就能达400万元。
西藏戈壁田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植物工厂一期项目里,一排排2米多高的圣女果植株上挂满了果实,行走其中仿佛置身“圣女果森林”。
“我们给客户寄了样品,反响很好,他们希望这个冬天就能采购我们的圣女果。”西藏戈壁田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郭晓君说,圣女果年产量可达2000吨左右。自去年起,公司开始搭建销售渠道,目前已签订广州、上海、长沙等地总经销协议,与百果园等达成战略性合作框架。
“西藏的生态环境好,日照强,温差大,出产的圣女果特别甜。”郭晓君说,二期150亩的植物工厂扩建完成后,可以实现全季节在全国范围内供应果蔬,弥补市场反季空缺,更具市场竞争力。据测算,通过工业化种植,植物工厂每年每亩可实现产值20万元。此外,废弃的营养液及瓜藤有机物可改善牧草生长,在保护和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畜牧业发展。
在中国烟草帮扶建设的森布日现代牧场里,传来阵阵奶牛哞哞的叫声。西藏烟草专卖局(公司)乡村振兴办负责人王晓勇说,按照“种养加一体化、生态循环”生产模式,采用散栏式工业化养殖方式,牧场实现了全自动喂养、清粪、挤奶、处污。目前,牧场存栏奶牛上千头,日产鲜奶13.5吨。
“十三五”时期以来,在生态有效治理的基础上,雅鲁藏布江北岸成为投资沃土。山南市发改委副主任熊淼说,不但“生态+”设施农牧业蔚然成风,山南市还着力打造雅江中游百里经果林产业带,矮化苹果、葡萄、核桃等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山南全市种植矮化苹果近3.5万亩、葡萄8000余亩、核桃3.4万亩。
科技助力动能足
“轻轻一点,灌溉系统就启动了,想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只要设定好就行了。”在西藏江平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室里,次旺仁增熟练地操作着。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次旺仁增是土生土长的扎囊人,现在他不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个月有8000元工资,还能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开阔视野。
“只要不懂的,都可以打电话向总部的技术人员请教。”次旺仁增对现在的工作十分满意。一有空,他就爱钻进温室学习,计划着学好种植技术后也在家里建大棚,教会父母先进的种植技术。
通过在现代化的农牧业企业工作,当地农牧民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学到了技术。扎囊县农业农村局农牧服务中心副主任土旦次仁认为,他们将会成为扎囊发展现代智慧农牧业的中坚力量,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扎实基础。
“以后我们的发展动能会更足!”土旦次仁说。
无土栽培、智能温控、“物联网+农业工业化”让在西藏戈壁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贡桑拉姆大开眼界。
“公司的智能农业系统能随时监测当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实现自动控制和调节,使农作物生长在最优的环境中。”贡桑拉姆说,公司针对西藏沙漠、戈壁滩等特点研发了富硒蔬果种植技术,现已经进入成果应用阶段。
立足高原实际,深耕农业科技,西藏戈壁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适用于高原环境的种植用循环水过滤装置、生态农业大棚种植系统等7项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公司还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学院等达成合作和意向性合作,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
科技赋能农牧业增强了扎囊县在“十四五”时期申报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信心。“未来,园区力争实现年产值30亿元。”土旦次仁说。
在科技助力下,现代农牧业的产业链也不断完善。走进西藏江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可处理有机固废10万吨、年产生物基质10万立方米、生物有机肥5万吨的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投用快5年了。这是目前西藏最大的有机肥和基质生产基地,将为山南发展现代农牧业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科技、产业链、资金也源源不断涌入雅鲁藏布江北岸。在招商引资、政府投资外,烟草系统也大力开展产业援藏,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将累计投入近11亿元开展生态治理和产业项目建设。
“根据《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雅江两岸面山造林绿化工程规划(2020—2035年)》,山南将雅江北岸贡嘎县至乃东区段规划为幸福家园综合生态治理区、乃东区至桑日县段规划为桑日县特色经济林与生态环境旅游区。”熊淼说,未来这一片将成为引领山南绿色发展的产业高地。 (经济日报记者 代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