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1月26日电 题:甘肃静宁:果业转型助果农增收
新华社记者王紫轩、王朋
(资料图)
自从种上了新品种,果农郭旺兴逢人便说,下地劳动的“含金量”提高不少:“今年我家收了3万多斤果子,品相不错,预计能卖10万多元,比以前翻了3倍不止。”
52岁的郭旺兴来自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苹果大县,全县苹果面积超过百万亩。近年来,为加快苹果产业转型升级,静宁县积极引导果农摆脱低效分散的管理方式,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这是城川镇智慧果业大数据中心布设的外围病虫害监测设备。(受访者供图)
郭旺兴加入当地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所有能种果树的土地栽上新果苗,技术也稳步提升。“就拿套袋来说,以前总给整棵树套满,现在跟果业专家学会套一半,保好果,效益反倒上去了。”郭旺兴说,新品种又大又红,供不应求,客商总是到地头去收购。
他说,最近几年镇上家家盖新房、换新车,人人围着专家学技术。
在静宁县城川镇,人们不光改进了品种,还在机械化、智慧化种植上下功夫。
城川镇“土专家”吴进军说,传统的乔化果园树冠大,一亩地只能栽40棵树,挂果最少得五六年,费时又费力。现在改为矮化密植园,一亩地能种100多棵树,三年挂果,许多环节实现机械化,省了很多人工费。
这是城川镇智慧果业大数据中心的线上监测系统。(受访者供图)
果园的智慧化改造也让吴进军欣喜。2021年,城川镇建起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配套建成智慧果业大数据中心,通过分点布设气象监测站及土壤、病虫害监测设施,实时分析现场各类数据,并将指导意见及时发布在各村、合作社的线上交流群中。
“以前种树都是凭经验施肥、浇水、除虫,现在有了智能化监测,果树缺啥果农补啥,成本节省很多。遇到霜冻、大风天气,还能提前几个小时做准备。”吴进军说,大数据中心还经常开办线上课堂,果农们尝到了技术更新的甜头,主动学习、请教的次数也变多了。
静宁县果业办公室主任贾军平说,大数据中心还对不同村组的果农进行“画像分析”,针对各村劳动力特点,规划有针对性的种植模式和发展方向,同时线上发布果品销售信息,打通销路。“果农正开启越来越智慧的生活。”他说。
记者从静宁县果业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静宁县相继在果品重点乡镇建设示范园,推广引进苹果新品种15个左右,改造老果园超过8万亩,苹果优果率、商品率分别超过75%和95%。今年,静宁县果品产值预计可达60亿元,相比往年稳中有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