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建设正酣。
晚饭时分,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第七标段项目常务副总工刘盛涛看了看表,匆匆扒完碗里的饭,拿起小本子,披了件厚实的外衣,走出工棚向百米外的工地赶去……
“距离封顶还有5个月,关岭这侧的5号主塔进入最为紧张的施工阶段。”连日来,每天16个小时的工作节奏让刘盛涛不敢掉以轻心,262米高的主桥墩正以平均每天1.2米的速度奋力长高。
【资料图】
这是贵州在建的又一个世界级超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
跨越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1420米的主桥跨径和625米的桥面至水面高度,将成就这座巨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刷新世界纪录。建成后,花江峡谷大桥不仅主桥跨径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更将超越已建成的毕都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成为新的山区峡谷世界第一高桥。
作为“世界桥梁博物馆”,贵州又一张世界名片正在“制作”。万桥越黔山,是“中国速度”“中国高度”的最佳注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贵州符号,呈现出一幅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崭新画卷。
从565到625——能超越贵州的只有贵州
一座桥梁就是一个后发赶超的路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桥型、高墩、大跨、薄壁的现代桥梁,不断横跨于贵州江河之上。
2016年,连接云贵两省的七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北盘江大桥,以世界第一的565米垂直高度横跨高原之上。
2022年1月18日,六安高速公路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向云霄发出新的挑战,开启了从565米到625米的追赶跨越。
在花江峡谷大桥建设工地,一些曾参与建设北盘江大桥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再聚首。他们打趣地说:“今天我们自己挑战自己,可以说在山区桥梁界超越贵州的,只有我们贵州自己了。”
60米的跨越,隐藏着数不尽的难关,无数建设者夜以继日奋战,成就了多项技术管理、建设理念的创新。
625米相当于200多层楼,受峡谷风影响,这里风场复杂,监测到的最大风速为12级。“我们通过风洞试验、数字仿真技术研究,主梁首次采用水平稳定板抗风,既节约造价,又可作为桥旅融合空中竞速跑道。”六安高速第八合同段项目总工程师刘豪说。
大桥的主塔建设往往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六安8标项目经理吴朝明告诉记者,大桥主塔承台、锚碇均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易产生温度裂缝,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温控系统确保质量,该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不仅如此,大桥建设者们还自主研发超高混凝土泵送、轻型煅焊结构索鞍、大吨位智能缆索吊等一系列新技术,开展了超大跨径猫道抗风研究、隧道锚开挖及山区峡谷风研究等,让科技创新实实在在为现代化建设赋能。
5月14日,记者乘坐施工电梯升到近200米高的桥塔平台俯瞰,花江峡谷大桥5号与6号主塔隔峡相望,拔地而起的高柱耸立于悬崖峭壁,桥下的北盘江宛如蓝色丝带静卧于大峡谷的怀抱中。目前,大桥总体形象进度已完成39%。
从1.0到3.0——桥旅融合新版样呼之欲出
桥梁建设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桥梁本身,沿岸的关岭、贞丰两地对花江峡谷大桥充满了期待。
“从我家就能望到正在建设的大桥,我一天要看三回,盼着大桥快点长出翅膀。”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峡谷村村民邓登彬说。跟邓登彬一样,梁国荣打算把二层楼的小屋改造成民宿,蹭蹭大桥的“人气”。
“我们将依托花江峡谷大桥这一强IP优势,整合重点文化旅游资源,形成集峡谷桥梁、峡谷风光、布依风情、红色旅游、悬崖度假及户外极限运动等资源为一体的‘一江一桥两村’(北盘江,花江峡谷大桥,花江村、董箐村)为核心的国际旅游新地标。”贞丰县文旅局副局长帅国波说。
依托花江峡谷大桥带动周边旅游产业,不仅当地人在思索、在行动。其实,早在大桥设计之初,就注入了“桥旅融合”的基因。
“贵州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花江峡谷地带,这里成为全球古生物学家三叠纪研究的‘圣地’,是国内最长的峡谷,属世界级旅游资源,正好是花江峡谷大桥跨越的地段。”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事业部总经理王念恋告诉记者,设计团队在本没有路的地方翻山越岭、寻找灵感,从自然风光为依托、三叠纪古海洋遗址为文脉来开展桥旅融合创建。
在大桥建设现场的展板上,“桥旅融合”的蓝图徐徐展开:将花江峡谷大桥旅游综合体打造成国内首个涵盖“桥梁观光+桥梁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桥旅融合综合体。
大桥设计负责人叶洪平介绍,我们在当前“桥旅融合”的建设经验上,结合产业布局、资源开发,把具有旅游功能的云渡服务区、桥梁博物馆、200米观光电梯、景观文化长廊、攀岩、高空观光水吧及玻璃栈桥式餐厅等桥旅融合项目纳入桥梁的整体设计中。
“如果说,坝陵河大桥可以进入桥体内部观光旅行是贵州‘桥旅融合’1.0版,那么平塘大桥与服务区、周边景区的深化融合发展是‘桥旅融合’2.0版,而花江大峡谷大桥就是‘桥旅融合’3.0版。”在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看来,花江大峡谷大桥是在“桥旅融合”1.0版和2.0版建设经验上的一次巨大升级。
世界桥、贵州造——贵州造桥技术惊艳世界
打开贵州地图,一座座或世界第一、或亚洲榜首、或国内领先的大桥,如雨后春笋在贵州高原相继建成,展示着奋发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
“贵州的桥修一座少一座,我参建的重大工程项目不少,但这座桥意义非凡,可以说是纯粹的贵州造。”贵州交建集团六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书记、副总经理张羽露说,小到一粒混凝土砂石,大到主缆使用的钢丝,花江峡谷大桥是一座贵州投资、贵州设计、贵州施工、贵州建材的贵州自主品牌大桥。
张羽露告诉记者,作为六安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大桥总工期42个月、造价约20亿元,由贵州交建集团投资、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贵州桥梁集团和贵州公路集团负责施工建设。
大桥的主缆采用贵州交通行业与贵州钢绳集团共同研发的2000兆帕级高强钢丝,首次用于贵州自主设计施工的世界级大桥。
不仅如此,建设者绝大部分也是贵州人,“桥三代”刘豪就在其中。
2005年参加工作时,刘豪就有幸参与“当时世界第六,中国第一”的首座山区千米级悬索桥——坝陵河大桥的建设。之后又参与建设了六广河大桥,还有获得“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的平塘大桥。
如今,又参与修建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刘豪深感自豪:“世界桥,贵州造。”
俯瞰贵州大地,在一代又一代造桥人的汗水浇灌下,一座座科技高桥拔地而起,一座座特大跨径桥梁傲然耸立,以桥梁为纽带的交通基础设施拉近了贵州与邻近省份、与全国主要经济圈的时空距离,向北可以连接成渝,向东连接长三角,向西连接云南通往东盟,向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全面重塑了贵州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