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市自救困局:增持难挡股东“跑路”
□本报记者 王兴亮
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多数公司股价呈下跌态势。弱市下,以第一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为代表的大股东频频增持,尤其是大比例股权质押面临爆仓危机的个股,更是增持自救动力满满。不过,大股东之外的其他重要股东减持频现。业内人士指出,在降杠杆政策的引导下,部分存在资金错配、现金周转紧张的机构股东不得不减持套现。不过,A股大环境正在改善,无需对市场过度悲观。
大股东增持积极
“几乎每天都有投资者打电话到公司,质问股价为何不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办人士江敏(化名)最近颇为“心塞”,公司股价自从二月初突然暴跌后就一蹶不振,自己每天都会为应对中小股东的盘问而焦头烂额。
遭遇股价下跌烦恼的不止江敏所在公司一家。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下跌5.65%,大部分公司难逃下跌命运。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今年来A股共2448只个股的股价低于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剔除年内上市的54只新股)。这意味着,A股有七成公司今年股价不涨反跌。
在股价低迷的情况下,不少上市公司实控人、控股股东或第一大股东展开增持行动。山鼎设计29日晚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袁歆先生和车璐女士已累计增持股份超过1%。同日,还有*ST正源、吉林化纤、申通快递、大禹节水等近十家公司发布大股东增持计划或进展公告。
“今年来不少股票大幅下挫,成为大股东增持较好的时间窗口。”深圳一位资深私募人士指出,大股东增持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出于看好公司、认为股价被低估,有的则是希望借增持拉升股价来化解股权质押爆仓风险,“目前市场股票质押情况依然不乐观,这部分大股东增持自救的动力将更足。”
但大股东增持并不一定能拯救股价。江敏透露,公司实控人联合一众高管去年推出增持计划,目前已公告增持完毕,“作用并不大,股价还是持续阴跌,今年来已跌了三成左右。”
难挡机构股东“跑路”
即使是在公司披露业绩十分靓丽的年报和一季报时,江敏所在公司的股价也才微涨两天,然后又掉头向下。
“一开始没搞清楚原因,直到对比了年报和一季报后才发现,去年成为公司前十大股东的两家机构在一季度进行了大幅撤离。”江敏告诉记者,一边是实控人和众高管齐力增持,一边却是机构股东偷偷“跑路”,“我们对此也没什么办法,只能盼着用业绩换来真正认可公司价值的股东。”
大股东之外的其他股东“跑路”成为今年A股一大特征,这一点从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变化可见一斑。Wind统计数据显示,相较去年年报,3000多家上市公司今年一季报前十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出现负增长的就有1693家,占比接近五成。
“股权集中度出现负增长,说明前十大股东的合计持股量有所减少,意味着进行了减持。”深圳一位券商研究人士指出,即使扣除掉大股东减持的情况,也会有相当部分是由于其他重要股东减持所致。
另一个可以佐证重要股东减持潮涌的数据是净减持金额。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两市累计净减持金额约126亿元。4月以来,净减持趋势持续。虽然4月由于财报披露敏感期导致减持额与增持额双双大幅下滑,但仍净减持25.7亿元;5月至今,净减持额已达77.15亿元。
“今年以来,资管新规等降杠杆政策持续出台,加上整个金融市场信用紧缩,导致部分存在资金错配、资金紧张的机构股东即使会亏损出局,也不得不减持套现。”前述私募人士指出,这是一个出清过程,对整个A股市场是有利的。
无需过度悲观
虽然今年来A股大多数个股遭遇下跌,但仍有900多只个股实现了上涨,尤其是生物医药板块涨势喜人。业内人士指出,A股大环境正在改善,无需对中期市场过度悲观。
山西证券研报指出,宏观经济数据有望扭转市场的悲观预期;A股纳入MSCI指数,有望迎来海外增量资金入市。
安信证券指出,蕴含高投资价值和高回报潜力的优质成长股有望成功吸引国际资本的眼球,获得比较好的超额收益,其核心原因在于目前在中国市资本场上的优质成长股将最符合中国“新经济”发展方向。
长城证券表示,前期影响股市的负面因素有所纠偏,叠加市场估值已接近2016年初低位,维持当前市场进入筑底修复阶段的观点,市场机会相对大于风险。
国金证券建议,以“低估值、行业龙头”作为配置基准,关注低估值的“大金融”板块。另外,“消费升级”作为2018年的配置主线,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休闲服务、传媒广告等行业将持续受益。
【编辑:王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