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村”与风筝结缘
缪家村位于下湖线中段,全村不到200户人家。据村里的老人说,南宋年间,缪家的先人从山东兰陵迁居于此,开枝散叶,村庄历史有800余年。
缪家村背山面海,耕地不多,村民以种田捕小海鲜为生。上世纪70年代,村里办起了一家手套厂,此后,逐渐有村民开办手套作坊,加工设备从最初的手摇织机逐步发展到半自动、全自动织机。缪静锬说,到2000年前后,全村有40多家手套作坊,规模大的家庭作坊有上百台织机,成为宁波唯一的手套专业村。
“缪家村出产的多是劳保薄纱手套和低档无指手套,销往台州路桥、金华义乌等小商品市场。”缪静锬说,他家以前也是做手套的,最高峰时一天能织1万双手套。早些年,一副手套有两角钱利润,但最近几年,这种低档手套市场销量急剧萎缩,利润降到只有1角,很多村民见无钱可挣,纷纷关了作坊,卖掉机器。目前,村里还在生产的手套作坊不足10家。
“手套村”怎么会转行搞起了风筝?缪静锬笑着说,这事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2018年初夏的一天,缪静锬在家看电视时,北京卫视播放的一档介绍风筝的节目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只一尺见方的手绘风筝竟然拍出了1.2万元的高价。而更令他惊讶的是,“电视上这风筝的制作人,不正是从我们缪家村出去的小伙子缪伯刚么?”
小小的风筝居然值这么多钱,能不能引进到缪家村,搞出一个新产业呢?正在为“手套村”产业转型而发愁的缪静锬突发奇想。
很快,缪静锬与缪伯刚取得了联系。得知缪伯刚已是国家级非遗“曹雪芹风筝”的第四代传人,并在全国多地传授风筝制作技艺,缪静锬更是惊喜。他带上村干部,到山东潍坊考察风筝市场,又去北京与缪伯刚详谈,“要不,你在缪家村搞个风筝文化基地吧?”面对家乡人的盛情邀请,缪伯刚一口应承下来,“好呀,我也早有此意。”双方一拍即合!
“曹雪芹风筝村”从蓝图变现实
“要搞风筝村,得有一个标志性的展示平台。”缪伯刚多次回乡考察,最后与村里商定,把村文化礼堂改造为曹雪芹风筝博物馆。
文学巨匠曹雪芹因《红楼梦》蜚声中外,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风筝制作大师。曹雪芹曾写过另一部八卷的《废艺斋集稿》,其中第二册《南鹞北鸢考工志》详细记录了风筝的制作技艺。
1943年,著名风筝艺术家孔祥泽机缘巧合下,在日本看到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便抄录该书大部分手稿,边扎边学,从而诞生了“曹氏风筝”。
“80后”的缪伯刚打小喜欢做风筝,也爱涂涂画画,中学就读江口美术学校。后来,他到北京读大学,边读书边打工,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曹氏风筝第三代传人孔令民,最后接过了“曹氏风筝”的接力棒,在大江南北传播风筝文化。
2019年春天,国内首家曹雪芹风筝博物馆在莼湖缪家村建成。博物馆共有两层,总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造型古朴典雅。展厅中陈列的风筝,人物、飞禽走兽等造型各异,大的有一人多高,小的仅有烟盒大小,画工精细,色彩艳丽,令人叹为观止。
缪静锬说,馆里的风筝是缪伯刚制作的精品、收集的藏品以及代表性作品,有制作材料、寓意的详细说明。此外,还有各种风筝的附件,比如有竹条制作的小锣,叫作“锣鼓燕”,一般绑在大型扎燕风筝的背面,风筝放飞上天后,锣鼓在天空中风吹作响,声传天外,古人的巧思真是精妙。
缪伯刚还与村干部一起,规划风筝村的整体布局。在风筝博物馆西面的河边,有风水池塘和古樟树林,樟树有170年历史。如今,这里被打造成风筝古树公园,墙上绘制了数十个巨大的风筝,游客可在这200多米长的典雅明静的风筝古树绿荫长径里,细细品赏曹雪芹风筝的多彩多姿。此外,村里还划出了风筝广场。
“曹氏风筝”讲究“扎、糊、绘、放”四艺,工序非常复杂,制作一个大型精品风筝,要耗费数月。缪静锬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喜欢上风筝,缪伯刚多次亲手指点村民做风筝,培养了一批“粉丝”,“奉化也有不少风筝制作高手,受邀定期来村里授课讲解,目前已形成一个风筝制作团队”。
三年来,缪家村的风筝越飞越高,风筝特色村的名气逐渐在宁波传开。
文旅相促,探索共富新路径
“风筝是小孩子的玩意,靠这个能赚钱吗?”对于村里打造风筝文化特色村的倡议,起初不少村民持怀疑态度。
对此,缪家村早有了通盘打算。缪静锬说,借助风筝这个载体,最后落脚点在文旅产业,吸引更多的孩子、游客到村里来休闲游玩,“人气旺了,财气也跟着来了”。
缪家村的风筝村构想,得到了奉化区和莼湖街道的大力支持。这两年,区里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对缪家村整体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拆除破旧厂房,改造绿化,重修道路,新建停车场、景观小品等设施,美化村舍外立面,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发展青少年研学游,是缪家村文旅产业的第一步。目前,缪家村已成为奉化区级中小学研学基地,今年上半年接待学生4000多人,全年预计近万人。孩子们在村里学习做风筝,开展队列操练、拔河比赛等活动,即便按最低每人20元计算,仅此一项,村里一年能增加20万元收入。研学游营运团队负责人杨志行说,缪家村还有大片山林,稍做改造,就可以变成定向越野、CS竞技的活动场所,很适合公司团建和亲子游。
以“缪家风筝”为统一品牌,缪家村发动村民共同运营村庄,把闲置用房、村间道路、家庭农场等打造成产村融合的乡创载体。在村庄的一侧,新建起四个大棚,里面引种了进口的晚熟品种桃树、橘树等,还有立体栽培的蔬菜瓜果。缪静锬说,大棚应用了自动喷滴灌技术,还引入山泉水培养莼湖特有的莼菜,既是农业种植园,也是旅游观光园。
今年10月,缪家村风筝古树公园边办起了第一家农家乐。农家乐主人缪淼耗资30多万元,把原先的手套作坊改造成一个餐馆,也为前来研学的学生提供快餐。“村庄名气传出去了,来的游客也多起来,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缪淼下决心彻底转型。眼下,村中心正在加紧建造一所四合院的民宿,设计客房30余间,准备对外招商。缪静锬说,民宿投入营运后,村集体一年又能增收二三十万元。
“缪家村除了风筝,还有塘头的牡蛎和各类新鲜的海产品,对游客也挺有吸引力的。”缪静锬说,村庄环境改造完成后,要把精力重点花在文旅产业链打造上,实现风筝制作、体验、销售“一条龙”,为村民家门口就业创造新的机会,实现共富共享。
(记者余建文通讯员王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