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金地终于拿地了。
上周,金地一天内连中三元,不但在东莞首次供地中人品爆发,摇中最炙手可热的松山湖地块,还在上海成功补仓,竞得嘉定两块土地。
眼看着一天刷出去50个亿,拿回了足额的面粉,高管难掩愉悦心情——
今天,是金地非常好运的一天。
看来, 在度过股债双杀的艰难岁月之后,金地正在试图重回牌桌。
但这个牌桌,似乎越来越小,也越来越拥挤了。
金地的凶猛,是从上个月底开始的。
3月28日,金地以3.4亿元摘得一宗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的居住用地。
总价不贵, 但这是金地在年内,首次在公开市场亮相拿地。
这一开张,热情就一发不可收拾。 金地开始连续报名主流城市的热门地块,终于在上周狠狠高调了一把,一下子抱走了三块地。
至于成功拿地的经验,金地内部人士总结说,反复努力当然可以增加成功率,但他们还额外做了些事情——
别说东莞黄旗山,连深圳梧桐山都去过了。
那么,为什么金地这么着急?
首先, 从基本面来看,市场回暖了。
今年春节后那一波的楼市小阳春是明摆着的,受益于压抑需求的爆发,多少热点城市的销售额蹭蹭往上爬。
毫不夸张地说,2、3这两个月卖出去的房子,相当于去年小半年的业绩了。
数据也支撑着这一点, 一季度的商品房销售额增速,近一年内终于翻正了——
市场回暖,补货是意料之中。
但更重要的, 是金地已经开始面临生存的压力。
这些年,房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去年是活下去,今年的主题同样也是活下去,只是活法不一样——
去年是大家一起,在生死边缘上求挣扎,今年则是一部分房企已经扛过了市场出清,渴望快速回到正常的轨道。
而金地自身的焦虑值并不低——
年少成名,自带“招保万金”的光环,难得去年重回行业前十风光了一把, 但今年一开局,销售又下来了。
一季度,金地实现签约金额441亿元,同比下降了3%,而销售均价陡降,降幅达到了27%。
很明显,这是在以价换量。
和同行相比,这不算是一份能拿得出手的成绩单。
TOP10房企中,除了万科和碧桂园以外,其余8家在销售额方面都较去年同期有3成以上的涨幅。
就这样,金地再次失守排名前十的大关。
在土地储备方面,金地也不太乐观。
眼看去年情势直转之下,金地适时收手,全年只拿了71亿的地。
可供对比的是,2020、2021年两年,金地的权益拿地金额都远超500个亿。
投拓力度的极大收缩,在极端情况下当然可以明哲保身,延长生存期,但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
去年不拿地,今年就无米开锅了。
前不久,一位头部房企人士对媒体表示,看到前两个月成都、苏州等楼市火热,公司难受说不出,因为这些城市无货可卖。
虽然金地2022年年报还未出炉,但根据2022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 土储已经出现下降的苗头了——
光“坐吃山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西安拿地当晚,金地董事长凌克就公开发声——
房企经营就像踩单车,不前行就会跌落。 地产公司要生存,就要努力做优质投资。
这一句话,道出了多少2022年缺席拿地的房企的心声。
但什么才叫“优质投资”呢?
从各路房企用脚投票的结果来看,可选的范围,正在越来越窄。
首先, 从供地端来看,缩量的现象非常明显。
简单来说,就是房地产开发用地减少了,尤其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商品房用地。
看看一二线城市的商品住宅供应总量,同比缩减了近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总量少了。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更加麻烦的是, 开发商的口味和共识变得高度一致。
过往,各房企都有自己擅长的板块,有做文旅地产的,有做写字楼酒店的,即便是郊区、三四线城市也下沉,无所畏惧。
反正在那个景气的年代, 所有业态都可以赚钱,自住和投资客都能各取所需,找到合适的产品。
但如今,一切似乎都变了。
炒房客销声匿迹,自住客出手谨慎,不但三四线城市不好卖,连一二线城市的市郊都开始滞销。
于是,几乎所有房企的目光都聚焦在主流城市,甚至只押注在中心城市的中心地段。
所以,目前土拍市场的现状就是——
所有想要活下去的开发商, 都在扎堆抢那一小撮好地,而稍差一点的地就无人问津。
就拿广州举个栗子吧。
4月的广州非常热闹,接连迎来了荔湾区羊城食品厂、番禺区迎宾路和长隆巨无霸地块摇号。
甚至发生了一些戏剧化的插曲——
番禺两宗宅地的竞拍条件明明是为公子哥华润“量身定制”,竟然还引来了招商、华发和保利三家“横刀夺爱”,你一轮价我一轮价,硬是把地价给抬到了摇号环节。
然后,居然!这两宗宅地,还是都给华润摇到了!
这16分之一的低概率事件突然出现,让现场彻底炸了锅。
财新报告中透露,有房企直接在现场质疑摇号存在“黑幕”,拒绝签字,最终摇号现场贴上封条,连摇号用的乒乓球都被一并封存。
热点地块都抢成这样了,可同样在供地名单中的增城派潭镇地块,不但经历了一次延期,最终还是“因故”停止出让了。
安全垫如此狭窄, 也难怪地产的尽头,得求助于玄学了。
以上为正文,来自熊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