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日本分公司透露,华为已经开始要求约30家日本通信相关企业支付专利使用费。结合不久前日媒刚刚披露的关于日本政府将出台针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高新技术企业与半导体企业合作限制及相关供应链的多项限制性政策,再加上美国及欧洲部分国家再次要求对华为出台限制性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华为似乎是陷入了新一轮的“围追堵截”之中。因此有评论认为华为收取专利费用是华为在对日“主动反击”,颇有一种拿日本中小企业开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态势,事实确实如此吗?华为还有哪些考虑?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专利收费是结果不是目的
目前,华为已经成为5G领域专利数量最多的品牌,在5G、Wi-Fi6、H.266等多个主流标准领域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华为全球持有有效授权专利已经超过11万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
(资料图)
中商产业研究院关于部分企业全球专利族的排名
而在这数量不小的专利中大部分属于标准必要专利,也就是说华为存在大量专利是包含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标准化组织(国家、行业协会等)在指定某些标准时,很多华为专利由于在技术上或商业上没有其他可替代方案,无可避免地要被涉及其中。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最大的电信公司NTT Docomo手中的5G专利数量在全球的占比不过6%,远不及以华为为代表的一众中国企业。直到2020年,日本三大电信运营商才推出了5G网络服务,使日本正式进入到5G时代,这使其在起步阶段就落后于其他国家。要知道,同年中国5G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1亿,相邻的韩国5G用户也突破了900万。
起步迟缓只是表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政府在早期对5G技术的发展并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宏观上对5G技术的发展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态度,没有明确的5G产业政策和目标,再加上5G发展前期在应用场景方面的缺乏也在限制5G技术发展。
而与此相对的是,我国早在2018年就认识到了5G发展的潜力,发布了包括《5G产业发展规划》在内的一大批相关文件,提出了包括加大投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标准制定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来支持5G产业发展。
在此之后,包括华为、中兴在内的一大批中国企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挖掘了包括物联网、车联网在内的众多5G应用场景,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相应的人才,形成了良好的循环,而大量的5G相关专利就是这一过程的表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日本5G基础设施建设也呈现出非常落后的状态,日本三大运营商层计划要采用共建的方式在2021年末实现5万座基站的目标,但实际上截至2022年3月,日本全国5G基站数量仍然不足1万座,而我们国家在2020年就已经开通超过71.8万座5G基站,两者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目前日本在积极布局6G甚至是7G产业,寄希望于在未来的技术上“弯道超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5G相关技术方面确实有些“掉队”并且对华为依赖程度很高。某种程度上而言,日本如果失去华为的5G技术专利,不仅会导致其国内运营成本上涨,5G网络建设也将会再次陷入落后,这恐怕是日本难以接收的代价,所以不得不乖乖交钱。
在这方面任正非也表示,华为很多知识产权不会武器化,只是产权式相互交叉许可。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华为收取专利费用并非出于一时的反击,利用技术优势打压别国企业从来都不是华为的行事作风,这也体现在低廉的收费上。据了解,华为本次向日本企业收费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每单位50日元,约合35美分,另一种是按照设备价格按每台0.1%收取,无论收费方式还是价格标准都是符合国际标准的。
对比一下其他厂家的收费方案:爱立信在2017年公布的5G多模手机专利标准中,根据手机售价不同专利费用在2.5美元到5美元之间;诺基亚2018年公布的5G专利收费标准为每部使用其专利的5G手机应当支付3欧元专利费。高通净利润中约一半都来自专利费用也早已不是秘密。
事实上,关于专利收费价格标准,任正非在之前的《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中就曾表示,“华为要构建合理的价格基准”,树立华为的创新者形象,“让产业界能够公平合理地使用华为的高价值专利”,还强调“我们使用了别人的专利,也要合理付费”,以此在行业内建立起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和土壤,这才是华为此举更重要的意义。
任正非指出,如果专利费用过低,直接结果就是投入研发的意愿降低,遏制整个社会的创新,这会造成华为在事实上的垄断,也不符合发露要求的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不仅如此,研发过程中还会出现一定的失败风险,这些也要包含在成本中,才会更好地鼓励投入创新研发,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通过积极展开许可活动促进创新、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行业内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企业间相互认可知识产权价值,促进高价值标准技术研究形成“投入——回报——再投入”的创新正循环,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能力,达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的目的。
专利费用规范化是必由之路
诚然,华为收取专利费对行业发展固然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对华为的发展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措施。众所周知,华为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科研创新的企业,研发费用一直不是一个小数目,截至2022年底,华为每年坚持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到研究与研发,单2022年的研发费用支出就已经超过1600亿元,占据了全年收入的25%,而近十年的累计研发投入更是已经接近1万亿元。
但与此同时的是,华为一直不太看重由专利直接收取的专利费用。任正非曾幽默地形容这一现状,“我们太忙了,发展太快了,没时间收取专利费,当我们不忙的时候,闲下来的时候,即使要专利费,也不会像高通一样要那么多。”
华为的这种方式在高增长阶段或许问题不大,但现阶段整个行业都在面临着终端收入下滑的问题,华为也不例外。华为2022年业绩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营收6423亿元,增长约0.9%,基本利润下滑了68.7%,经营活动同比下降70.2%,净现金同比下降了26.9%。华为早在去年就已经表现出了很强的危机意识,任正非发文呼吁华为不要再“讲故事”,要把“活下来”作为未来三年“最主要的纲领”。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高质量地活下去,就必然要建立起一个稳健的营收体系,而专利费并不受到贸易及地缘政治的影响,而且能够提供更加长期的收入,相对而言更加稳定,所以说将其视为增加营收的切入点非常合适。另一方面而言,随着华为在技术上的成熟与扩张,专利收费也避让将成为华为的重要商业模式之一。
当然,专利收费的规范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对于专利收取的结果,华为方面曾表示,应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求速胜,也不怕失败,收多收少都是成功。通过不断地沟通与谈判,一方面厘清双方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出一支善于沟通和谈判的队伍,为以后做准备,“当我们有一天走到世界领先的位置时,就可以来合理分配价值链”。
如此看来,华为方面对收取专利费的态度是非常坚定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向日本中小企业收取专利费用或许也只是对于未来的预演。毕竟截至2022年,与华为签订双边协议、付费获得华为专利许可的企业只有29家,有很多企业仍然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华为技术专利带来的便利但却没有,如今也是时候利用在行业内的影响力积极促进形成更好的行业风尚。
华为在针对此事的回应中表示,专利制度的本质是激励创新,合理收费是创新的结果而不是目的。换言之,向日本企业收取专利费用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为,而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华为的核心价值一直是向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不难看出,以后将专利收费规范化将会是华为将长期施行的重要措施,而以收取专利费用为手段,建立稳定营收来源,建立良好正向的发展,维护良好的创新环境,这才是华为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