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中欧班列汽笛长鸣

2023-08-12 17:03:10 来源:中工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兰德华 通讯员 侯若斌 牛荣健 秦雷卜 吴双洋 李兵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家一类口岸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地处准噶尔盆地的西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和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中欧班列的重要通道之一。列车从国内出发,在这里出境,途径亚欧多国。

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站前工程S1标项目于今年3月20日启动,建成后,将加快中欧(中亚)班列换装时间。该项目属于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铁一局负责施工。中铁一局建设者们说,这已是他们“四上兰新”了。

8月,是施工大干之时,阿拉山口站内,数十台大型施工机械正有序进行路基填筑施工,500余名施工人员昼夜不停开展各项作业。项目负责人罗文辉介绍,阿拉山口站换装场扩能改造项目涉及延长场区既有5条换装线,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

施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新建综合查验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面临着最大的拦路虎——电力迁改。整个施工范围涉及20处电力迁改,56处通信迁改。望着高大的电力线路铁塔一个接一个向远方蜿蜒,罗文辉一度很发愁。

“天上没有鸟,地上没有草,风吹石头跑”。项目副经理凌佳伟这样形容本项目的工地。他的脸被风吹日晒的黝黑。在这里,风,也是施工面临的最大劲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特殊的气候原因,使得强劲的风常年沿阿拉山口的山谷呼啸。巨大的风力,深刻地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居民们建造的防护墙随处可见。项目也不例外,线路上加固防护板,危险的物体也会被固定在地面上,以免在大风中变成危险的飞行物。此外,工人们会佩戴口罩和护目镜,以保护自己的皮肤和眼睛免受风沙的侵扰。

一旦大风来临,阿拉山口的景象彻底改变了。树木弯曲,飞沙走石。“这里每个月几乎一半时间都是大风天气,风力达到6级以上施工就要停止了。我们跟当地气象局联系,在他们的协助下,运用最新的气象预测系统,对未来天气情况尤其是风力进行精确到分钟的预判,见缝插针指导施工。”项目负责人罗文辉介绍说。

2022年,经阿拉山口站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达6211列,同比增长6.2%,其中返程中欧班列2462列,居全国铁路口岸站首位。

“我们中国的轨距是1435毫米,而国外通常都是1520毫米的,所以国外的列车是开不进国内的,这时候就需要将货物搬上中国的列车,我们看到的那些股道都是中国标准和外国标准交叉布置,这样方便装卸货物。”铺架工区负责人赵文栋介绍说。

有着通向欧洲距离较短优势的阿拉山口站,承担着中欧(中亚)班列运输任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阿拉山口站中欧(中亚)班列开行数量近年来连续增长,换装能力亟待继续提升。去年,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增建二线(简称精阿二线)工程启动后,阿拉山口站换装场扩能改造同步列入建设计划。

“我们的房建工程一共有26个单体,我们也是把多年来车辆段施工经验应用其中,化解一个个难题。”土建二工区负责人王楠说道。

建设者中有一名1998年出生,他叫吴波。他发挥创新精神和激情,研究站房施工技术,开发高效设备,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在这里,有许许多多像吴波一样的建设者,他们将青春与梦想献给了祖国边疆。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