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一周,不少事情都让人印象深刻。其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是连续5个交易日有7只新股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相关投资者因为中了签,所以亏了钱。
此前,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但是,像现在这样,新股上市首日堪称密集地破发,却是第一遭。打新被不少人当作无风险获利的重要方式。投资者“无脑式”打新大行其道:逢新必打,中一签就感觉中了彩票一样。每有新股发行,甚至有媒体也在渲染,哪只新股可以赚多少钱。其基本逻辑是,哪个定价高,绝对值大,哪个赚取的利润似乎注定就越多。比如,上市首日遭遇破发的一只新股,发行价110元,就被认为是“大肉签”。新股上市后,在发行价基础上翻番式的上涨屡见不鲜,没有赚不赚钱的问题,只有赚多赚少的问题,这是“无脑式”打新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但是,注册制正在改变着市场格局。新股不是稀缺资源,那些质地优良而且发行定价合理的新股才是稀缺资源。当发行价过高,二级市场买入风险过大时,就会急着想卖,市场承接力度不够,破发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当然会引发连锁反应:后续发行上市的新股,发行人和保荐人应该会再仔细掂量一下自己的轻重。市场倒逼IPO新股理性定价,这正是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此而言,这样的破发,其实是一种价格发现。
有评论称,新股上市首日频现破发,和市场低迷有关。这一说法很难让人认同。现在的市场行情,说火爆肯定是夸大其词,说低迷同样是夸大其词了。注册制下新股上市首日频现破发,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化的结果。如果说,在成熟资本市场上新股破发算是常态,那么A股市场频现新股破发——甚至上市首日就破发,在A股市场化进程日渐加速的背景下,也不算奇怪。有专家说,新股破发是市场化定价机制趋于完善后的正常现象,有助于促使IPO定价由博弈行为转变为对新股真实价值的判断。信哉斯言。
(财经评论员 王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