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实体经济向好 凸显经济质量提升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夏宾)“脱虚向实”是中国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2018年开年至今,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态势积极向好,凸显经济质量稳步提升。
图为展商工作人员为一名记者讲解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反应堆。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看数据。工业生产增速加快——1至5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1至5月,中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和9.3%,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5.1和2.4个百分点。
经营质量持续改善——1至4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在去年同期增长22.7%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同期,与去产能相关的钢铁、煤炭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7.4%和16%。
细分指标亦有印证。被视作实体经济“晴雨表”的用电量取得高增长,1至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8%,增速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被视为经济“风向标”的货运需求旺盛,1至5月,全社会完成货运量188.6亿吨,同比增长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表示,中国今年来的相关经济指标显示出市场需求在稳定增加、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较好,这代表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说明中国经济运行质量提高,而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
看关系。防控金融风险与引导在金融体系中大量空转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息息相关,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密切挂钩。
在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看来,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金融业必须认真处理好的首要命题。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中才能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指出,提高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激发市场经济主体的内生活力是高质量发展与防控金融风险这两大主题的关键所在和根本措施。
“实体经济发展、金融风险防控、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是环环相扣、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表示,对于上述三方面必须要把握协调平衡,实现统筹推进。例如,通过结构性去杠杆化解金融风险,也正是在支持小微企业、高新企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
看未来。实体经济发展形势向好但仍有“痛点”待破。
中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此前透露,据调查显示,5月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为40.1%,连续三个月上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
最近一次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对上述难题进行“问诊”开出“药方”,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禁止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支持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等。
此外,中国在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税负的道路上也将继续前行。中国自2018年5月1日起,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预计全年可减税2400亿元人民币。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张斌表示,降低增值税税率,为企业减轻税负,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