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夏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6月10日,记者跟随太原市“沿着东西山旅游公路看太原”采访团来到晋源区。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晋源区以环境转优普惠转型成果,以产业转型厚植未来优势,以文旅融合铺就发展新路,正在构建多元支撑、布局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该区以不断提升区域“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为契机,在高质量转型发展道路上大步向前。
从生态修复到明珠璀璨
驱车沿天龙山公路向天龙山景区行驶,穿越崇山峻岭,目之所及,皆为绿色。景区内薄雾缭绕,俏皮的白云时而在头顶,时而在腰间,游人徜徉在雨后的天龙山,仿佛来到仙境一般。
在美如画卷的景色里,谁又能想到,2018年以前,这里因为采石场无序开采,山体多处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隐患严重。为了尽快恢复生态环境,提升游客体验,2018年,晋源区对天龙山步道、天龙山连接线、西山旅游公路两侧的山体展开绿化,对沿线破损山体进行生态修复。
“结合天龙山山高坡陡现状,工人打破传统施工工序,采用从山顶向山下施工的方法,削顶放坡,采用台阶式整地成梯田,既有利于苗木栽植,又有利于蓄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山体修复的难题。”太原康培集团办公室主任毛书贤介绍道。
“由于采石场长期开采,植被破坏严重,有些山体破坏形成垂直断面,破坏面最高达到100米左右,修复非常困难。我们从山上向山下施工,修复成梯田,然后再进行土质回填、植物栽种。”毛书贤告诉记者,在填土和种植过程中,由于没有路,海拔较低处用起重机运输,海拔较高的地方,全部要靠建设者肩挑背扛,把树苗和水运送上去,施工条件特别艰苦。
记者了解到,天龙山修复工程,绿化总面积130公顷。其中绿化修复山体面积为96公顷,栽植乔灌木约86余万株。为实现绿化、彩化、财化“三化”有机结合,在修复过程中,根据天龙山原有植物生态布局特点,在树种选择上向原生态靠拢,形成自然式植物群落。天龙山打造出“春有花、夏有绿、秋有色、冬有景”的景观效果。
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副馆长崔晓东说:“作为太原东、西山旅游公路的一部分,天龙山公路串联起蒙山大佛、太山龙泉寺、晋祠、天龙山石窟等诸多景点,城市文脉清晰可辨。特别是今年春节,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第八窟佛首回归,引起社会关注。清明节后,天龙山对外开放,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如今的天龙山经过生态治理,历史文化与生态景观实现完美融合,特别是天龙山公路沿线交通便捷、生态优良,曾经藏在深山的石窟已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
从一座古城到“行走”的文化
在太原古县城,记者神奇地完成了一次历史的穿越,身临其境行走在《清明上河图》的场景中。记者“乘船”游览汴河两岸,体会“两岸风烟天下无”的繁华盛世,可谓“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这就是太原古县城“梦中上河”《清明上河图3.0》数字主题馆高清球幕沉浸式体验,直径10米的高清球幕内,时长8分钟的270°全景影片,让游客身临其境地完成历史的穿越。在这里游客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体验北宋都城汴京的众生百态,横渡船舶如织的汴河,在北宋人文雅韵中,展开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记者了解到,“梦中上河”《清明上河图3.0》是太原古县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重头戏。游客通过穿越时空回廊,仿佛置身千年之前的宋朝汴京市井之中,花灯闹市复原了宋代的夜市场景。太原古县城用数字化手段体现传统文化,打造沉浸式宋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空间,把文化用崭新方式给予表达。
采访当天,太原古县城桐封书院内书声琅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举办的纪念台骀“千年传承 一见粽情”活动。小朋友们或用五彩丝线编制手环,或手拿江米、粽叶亲手包粽子,孩子们在古城游玩的同时,了解民俗知识,感受节日习俗,体验端午文化。
太原古县城不仅打造文化IP主题活动,还以中国元素,世界潮流为基础,国粹、国风、国漫、国颜为主题,对太原古县城部分区域进行创意性改造,计划打造中国最大的国潮基地。
不仅如此,太原古县城结合现有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项研发了相关研学课程,并倾力打造出《白兰地·扎染研学基地》、《山西梆子·戏曲研学基地》、《文字传承·印刷研学基地》三所独立研学院落。通过系列研学活动的展开,这些研学院落已成为太原古县城文化传播的新亮点。
“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太原古县城整体定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基地,打造华夏历史文明的沉浸体验地,着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晋源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五一”期间,太原古县城取得了18.5万人游客接待量的好成绩。
从“三带六园”看晋源实践
“目前已经建设曲沃、娄烦、芮城等50个基地,种植面积达134750亩,种植有黄芪、柴胡、连翘、党参等13种药材。”在山西国新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数控中心,总经理谢亚军介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视频对种植基地进行全程、全产业链监控,实时查看生长信息,完成从一颗种子到药材的质量监控。
“我省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具有发展中药材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公司计划在省内种植中药材10万亩以上。期望通过企业的自身发展,带动山西省中药产业增量、增收,为服务大众健康,建成中医药强省做出我们的贡献。”谢亚军说道。
在晋阳湖公园东南角,晋阳里作为全省首家滨水商业街区,正在以“蝶变”的姿态展现在游人的面前。“晋阳里以‘一轴、两翼、三节点’的概念进行业态布局,沿中轴线从空中俯瞰,左右两翼建筑分立两侧,建筑的二层墙体均是全息裸眼3D大屏,像是一只巨型蝴蝶翩然展翅。”项目负责人邸文治介绍道。
作为太原市滨水轻度假、重休闲商旅文化标杆项目,晋阳里项目一期总投资约31.7亿元,占地总面积279.5亩,整体由43幢滨水单体建筑组成。该项目融合了餐饮、娱乐、观光等功能,共划分为52个铺位,目前已完成招商70%。“五一”期间开街试运营,累计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
舟至中流催帆竞,击楫勇进破浪行。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晋源区确定未来五年,要重点建设长风商务区总部楼宇经济带、晋阳湖夜经济和假日经济带、西山文化旅游经济带以及大数据、绿色包装印刷、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医药、花卉产业园。今年,全区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16个,预计总投资1477亿元,分布在“三带六园”之中。
未来,晋源区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