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萧山“新年第一会”——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向外界发出一项平台改革的重磅信号,全区四大平台划分为八个兵团,犹如“八面红旗”一线作战,将带领萧山未来五年成为全省排头兵。其中,信息港小镇所在的萧山经开区市北区块成为八大兵团之一,将打造以信息港小镇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带,加快打造大湾区数字经济生态高地。
八年前的今天,正是信息港开园之日。走过整整八年,杭州的产业生态“棋局”早已重新洗牌,面对滨江、未来科技等科技板块的强势崛起,信息港也以持续的产业业态、人才生态和城市形态的创新,在杭州的“科技森林”中傲立群雄。2021年,信息港税收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47.05%;实际到位外资4.03亿美元,完成2021年全年考核指标的403%,逐渐成长为特色小镇亩均效益和浙江楼宇经济效益的“领跑者”。
随着萧山“兵团作战”发令枪响起,信息港无疑将承担更多“领跑者”的担当,努力打造萧山高能级产业创新孵化平台的标杆样板,其所在的市北兵团也将以成为萧山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标杆样板之一。
我们可以从产业业态、人才生态、城市形态这“三个维度”出发,解读信息港八年间如何从一幢楼发展到十大园区,更从“信息港速度”看萧山如何实践“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兵团作战 升级产业业态
就在萧山“兵团作战”模式发布前夕,信息港小镇六期杭州湾数字健康创新谷北区块又创造了一项属于自己的历史——开园即“满园”。在正式交付前,它已经完成100%的空间规划,储备十余个优质项目,将聚力打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此外,一个名为BioPark的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建设也即将启动。
很多人惊叹于“信息港速度”,但对信息港人来说,这又是常态。“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不加速发展,追赶步伐慢,必定会落后。”信息港党委书记傅晓军始终保持着这种危机意识。他谈到,在萧滨一体化和“兵团”发展双模式开启后,信息港作为战略前沿地带,尤其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加速度”,首先从“产业业态”入手,为未来五年巨变搭建新空间。
事实上,信息港这八年也是如此走来,微医就是最合适的见证者。2021年8月,信息港十期、总投资50亿元、占地146亩的微医国际数字健康中心动工。作为2021年省市县长“152”重点项目,它由微医携手产学研多方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以一个集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数字健康产业孵化、前沿医学技术研发转化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健康硅谷”,向“市北兵团”致敬。
从一层楼到一幢楼再到一个园区,微医的每一步,无不诉说着信息港“产业跃进”的密码。正如微医“数字健康硅谷”无极限式的Logo,一个一个产业生态圈,建构了信息港的未来。
现在,依托“一镇+多园”、“平台+总部”的发展模式,信息港已经规划布局到了十期,近200万平方米的创新空间载体,并逐渐形成了以一、四、八期为典型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以二、六、七期为典型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以五、九期为典型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200万平方米是什么概念?萧山在“产业跃进”一项中提到,未来五年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各类科创载体,建成创新空间10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市北兵团将以扩容建设信息港小镇为路径,重点攻坚信息港六期、七期、九期等新载体的建设运营,全力保障微医国际数字健康中心等总部项目的建设筹备,加快推进东南网架等存量工业用地的提升谋划,五年内计划新增载体空间300万平方米。很显然,信息港用“自己的八年”,给萧山的“未来五年”作出了示范。
此时,再回到一开始讲到的信息港六期开园即“满园”的案例。为什么能做到?其背后是一支“兵团作战、专班运营”的服务团队。信息港以重点项目、人才为单元,成立六、九期攻坚专班、五期服务专班等工作小组,集中招商、服务、党建、后勤等力量,汇通政府各条职能线,推动信息前置、服务前置,实现重大事项精准突破。
以“产业业态”切入,信息港也同步探索产业链招商模式,逐步形成了“总部型+高成长型+初创型”的金字塔型项目梯队。以总部型项目为例,仅2021年就落地港交所上市企业、国内最大的国产微创外科手术器械耗材平台康基医疗、热管理材料研发销售平台乐泽新材料等6个总部项目,总纳税额近3亿元。与此同时,2021年信息港新增上市企业1家、独角兽企业2家、准独角兽企业9家,凝聚信息港发展的中坚力量。
链式服务 涵养人才生态
而平均年龄仅28.6岁的3万多名创客也时刻用脚丈量着小镇,当他们走出地铁7号线明星路站时,或许会有感而生——信息港就是“明星”。
2021年12月17日,浙江大学联合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在信息港小镇发布两款超导量子芯片“莫干1号”和“天目1号”,其在量子比特数量等关键指标上取得了新突破,综合水平居世界前列。
与科创中心一同在科技赛道上奔跑的,还有小镇引进和培育的4家独角兽企业、14家准独角兽企业、16家上市企业、91家估值超亿元企业、1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3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32名国家级人才、15名省级人才、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等,这也使得信息港成为杭州“人才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在被3万创客亲切称作“萧山硅谷”的信息港,大家都有一个“硅谷梦”。但对信息港管理及运营团队来说,他们要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服务”。
半个多月前,作为一款专门服务人才与项目的一体化数字服务平台“e港大脑”正式上线,通过对小镇全域多源数据接入融合,能实现招商引资、运营管理、资产管理等10大业务应用模块服务一站式办理,为跨区域数据决策、精准政策服务、高效招商引资提供决策支持。
继“e港大脑”后,“信用+园区”大数据平台也正式上线,推动信息港成为全省首家“信用小镇”。这是一项省级试点,依托小镇信用资源、产业资源和旅游资源集聚优势而打造,推出了信用+创新券、信用+消费、信用+医疗、信用+金融等十大领域应用场景,能赋能企业与人才的高质发展。
当然,这背后还有一条更长的人才服务链条,通过政府搭台、政企联动,信息港形成并打通了上下游要素全激活的人才生态。这条链上,有“一站式”办事服务,也有“e港招才”,更有创新杭州湾“下午茶”式的服务平台。另外,信息港通过加强高端人才载体搭建、畅通人才申报通道、落实人才引育激励机制“三步走”,以“加速度”高质量引才。仅2021年就新增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企业研究院、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新引育5位国家级人才、3位省级人才、4位市521人才等。
信息港的崛起,折射出一个区域引才、用才、留才的态度。信息港总经理朱春波介绍说,“围绕‘让创新在这里生长’这一主题,信息港目前已形成了创新平台、孵化平台、服务平台、载体平台、资本平台在内的人才及产业生态圈,为企业茁壮成长厚植沃土。”
日前,2021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拟推荐名单公布,萧山区新增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阿里云创新中心、杭州网易联合创新中心,均来自于信息港。据了解,信息港目前已集聚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孵化器、1家市级众创空间,为孵化创新项目厚植高质量土壤。
数字孪生 链接城市形态
对工作、生活在小镇的创客来说,南北向的明星路绝对是“出镜率”最高的地名。沿着明星路,小镇串联了地铁7号线、信息港公园、信息港文体中心、信息港幼儿园、小学、初中、华佗互联网国医馆、英冠索菲特酒店、跨湖楼·萧从荟酒店等城市场景。
日前,以信息港为核心的信息港湾·数字创新谷入选浙江省首批城乡风貌样板试点。为推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信息港还将不断升级品质配套。包括浙二博奥院区,微医国际数字健康中心,信息港七期嵌入式幼儿园,以及明星路建设三路等四个TOD开发综合体,实现医疗、教育、交通、休闲配套全覆盖。
而一个“数字孪生”版的信息港也在架构中。依托“e港大脑”,小镇正在搭建以微医智能医务室为典型的数字健康场景;以新奇点“新城建试点”专线数字轨为典型的数字交通场景;以科大讯飞智慧课堂为典型的数字教育场景;以一知智能虚拟数字人为典型的数字服务场景;形成10分钟数字生活圈,推动实现“园园相连”,架构一个城市“未来圈”。
有产、有城、有人、有文,城市才有未来。特别有意义的是,2021年10月,2021《财富》世界500强峰会在小镇举行,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重要领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重塑中的新世界”。而身处这个重塑中的新世界,信息港也努力以最开放的胸襟、最便利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期盼更多500强企业在小镇落地生根,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方亮 吴雨佳 冯佳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