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真金白银流向这“20%”的公司。
来源丨创业邦(ID:ichuangyebang)
商家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商品,厂家80%的利润由20%客户创造,20%的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
(相关资料图)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二八定律”后,“二八定律”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在中国一级市场投资交易中,VC/PE能否逃过“二八”魔咒?
本文以2020—2023年5月每年获投且披露融资金额的公司为全样本,将已披露融资额的公司对应的融资金额自高向低排序。我们发现,如同社会80%的财富集中在约20%的人手中一样,中国一级市场,80%的投资也集中在约20%的头部公司(按当年融资金额)如下图所示:
图说:近4年,一级市场80%融资金额对应公司数量占每年样本的比例均在20%上下波动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一级市场合计有10316家公司获得融资,其中明确披露融资金额的公司约有2840家(样本),合计披露融资总金额约8546亿。约17.9%的头部公司(510家)拿到6838亿元,占披露总金额的80%。
同样测算2021年披露融资总金额的集中度。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一级市场合计有11217家公司获得融资,其中明确披露融资金额的公司约4100家(样本),合计披露融资总金额约12000亿。约23.4%的头部公司(960家)拿到9600亿元,占披露总金额的80%。
再测算2022年融资金额流向。当年,中国一级市场合计有6900家公司获得融资,明确披露融资金额的公司约3800家(样本),合计披露融资总金额约6839亿。约23.6%的头部公司(900家)拿到5471亿元,占披露总金额的80%。
2023年前5个月,中国一级市场合计有1965家公司获得融资,其中明确披露融资金额的公司约有1257家(样本),合计披露融资总金额约2156亿。约22.6%的头部公司(285家)拿到了1725亿元,占披露总金额的80%。
通过上文对已披露金额的近四年融资公司作为样本,我们分析后不难发现,每年中国一级市场80%的融资金额基本集中在20%的公司,即约80%的资金流向20%的头部企业(因20%公司一级市场吸金能力较强,本文将每年这20%的公司称为“最吸金公司”),基本符合二八定律。
以下,再以每年的“最吸金公司”为样本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其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如下图:
如上图,就2020—2023年5月来看,每年“最吸金公司”基本集中在医疗健康、智能制造、企业服务这三大领域且这三大领域的公司就占当年全部“最吸金公司”的60%以上。
2020—2022年,“最吸金公司”中的行业TOP3均为医疗健康、智能制造、企业服务。2020“最吸金公司”中医疗健康公司有150家,占比29.7%,智能制造公司106家,占比20.92%,企业服务67家,占比13.16%。近几年无论港交所还是A股尤其是科创板都对医药企业张开怀抱,使得医疗健康行业一级市场受资本关注度逐年升温,这也恰好每年“最吸金公司”中医疗健康公司占比较高相对应。
不过,到2021年,医疗健康行业占比小幅度下降约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排在第二的智能制造占比增加3.6个百分点。
2021年智能制造占比上升并非偶然,在之后的两年,每年“最吸金公司”中,智能制造行业占比一路攀升,在2022年就已取代医疗健康,以38.47%的占比拔得头筹,2023年1-5月,智能制造占比更是跃升至42.33%。智能制造包含集成电路、智能工厂、高端制造设备等先进技术类企业,智能制造是数字时代主要生产力,该行业近几年资本投资热度高涨。另外,在今年前5个月,汽车交通行业以11.36%的占比挤进前三。
再对比来看,2020—2022年,“最吸金公司”中所涵盖的医疗健康类公司占全年获投医疗健康公司的比例基本在26%-30%之间,即医疗健康行业全年获投公司中有接近30%为“最吸金公司”;智能制造行业这一比例自2020年的15.64%一路增长至2022年的27.06%;企业服务占比则是从2020年的14.44%增长至2022年的21.74%。占比增加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行业高额融资公司在增加,行业头部公司吸金能力在增强。
“最吸金公司”也意味该公司获得较高的融资金额,但是否每年的“最吸金公司”中均为中后期融资?其实不然,据睿兽分析统计,2020年“最吸金公司”中,早期融资事件的数量(A轮及之前)占比为13.39%,2021年占比升至21.99%,到2022年达到28.61%,2023年前5个月的“最吸金公司”中,早期融资事件占比达到29.26%。
可见,每年“最吸金公司”中,早期融资事件的占比近四年一直稳步上升,也进一步说明,一级市场越来越多的早期公司获得较大额度投资。如下图:
图说:近四年,每年“最吸金公司”中,早期融资占比稳步上升
以下选取2020年-2023年5月,每年“最吸金公司”中的天使轮融资,选取融资金额TOP10(按照融资金额降序排列)进行分析。
融资额TOP10的天使轮融资事件涉及10家公司,这10家公司分布在航天航空、数据服务、生物制药、人工智能、半导体及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
近几年天使轮融资TOP1,东方空间,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航天航空装备研发商。成立当年即获5000万融资,到第二年再获4亿元天使轮融资,经纬创投、红杉中国领投,真格基金、联想之星等跟投。
聚变设备运行控制软件研发商能量奇点成立于2021年,成立第二年即完成近4亿元天使轮融资,米哈游、蔚来资本领投,红杉种子基金及蓝驰创投跟投。今年4月,能量奇点再获近4亿Pre-A轮融资,明照资本、米哈游等参投。
成立于2019年的互联网采购管理交易平台博思数采在近期斩获3.7亿天使轮融资;新药研发商橙帆医药、AR智能产品研发商细红线科技、自动驾驶大算力芯片研发商辉羲智能均在天使轮阶段获5000万美元融资。国产大模型创业潮下,王小川和王慧文均携5000万美元躬身入局。另外,半导体材料生产商阿基米德半导体及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商合博科慧在天使轮阶段获3亿元融资。
每年的“最吸金公司”中,除出现2-3成的早期融资事件外,还触发一家公司多次出现的情况,而这也意味着这家公司在近几年频获大额融资。睿兽分析对部分频繁出现在“最吸金公司”中的公司进行统计,发现这些公司多集中在汽车交通、半导体芯片行业且公司总融资金额超10亿,甚至超百亿。
汽车交通领域,自动驾驶系统研发商文远知行成立于2018年,截至目前已成功完成D+轮融资,合计融资11亿美元;车联网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博泰车联网在2022年11月获C3轮融资,合计融资22亿;纯电动智能汽车研发商哪吒汽车去年7月获D3轮融资,合计融资金额高达145亿;自动驾驶型解决方案提供商小马智行合计融资10亿美元,最新融资轮次为D轮。
半导体芯片领域,自2020年起多次出现在“最吸金公司”中的企业为芯片研发商地平线、EDA智能工业软件研发商芯华章以及电子半导体材料制造商同光股份。
另外,跨境支付服务商Airwallex、能源产业互联网公司能链集团及半固态电池研发商卫蓝新能源也多次挤进“最吸金公司”中。
整体来看,中国一级市场“二八定律”即80%的钱流向了20%的公司。而每年这20%的“最吸金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级市场风向,毕竟真金白银流向的地方才是资本真正聚焦的领域。不管是2020年和2021年的医疗健康还是2022开始年拔得头筹的智能制造,都是如此。
而“二八定律”的另一面,即20%的钱集中在80%的公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行业头部竞争愈发激励,但对于后梯队或新入局公司,资本出手依然相对谨慎。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