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上海的社区里弄,而非摩天大楼和商业区,我见到了中国人民的所居所在……”来自安提瓜和巴布达广播电视服务公司的高级记者、主持人特里·朱尼尔·奥克兰德·安德鲁穿梭在人群中,忙着用手机拍照留念。
“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举办前后,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60名记者,近期先后来到杨浦区,走进四平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抚顺路睦邻中心及苏家屯路,接触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实地考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践。
睦邻建设,为生活添一抹亮色
(资料图)
4月23日上午,来自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快讯报》的记者梅尔韦耶·埃克索塞·杰西卡·阿蒂波,在四平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非遗技艺工作室内,见到了海派布艺团队的阿姨们。她开心地与阿姨们聊天交谈,现场不时发出欢笑。
这是梅尔韦耶·埃克索塞·杰西卡·阿蒂波第一次来到上海。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后,她迫不及待地注册了微信账号,加了许多本地好友。百姓的友好,让她感到亲切。“这里的人们看起来很幸福,对生活充满热情,带给我很多温暖。”
当天,在抚顺路睦邻中心里,来自赞比亚共和国《赞比亚时报》的记者多罗西·齐西加入了居民们的广场舞队,与阿姨们共舞。扭腰、转身、摆手……尽管动作生疏,但舞蹈队队员们的鼓励,让多罗西·齐西很是兴奋。“参与其中,我与她们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外国记者们所探访的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地域面积仅2.75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0万余人,人口密度较大,加之所辖居民区多建于上世纪50-80年代,是典型的老工人新村。近年来,“小得优雅、旧得有味”成了这里的代名词。城区建设日益优化,令居民生活拥有了更丰沛的活力。
以四平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例,地处抚顺路360号,毗邻苏家屯路风貌保护街,是“闹市街口”的黄金地段。大门口的《上海弄堂雕塑》流露出老上海的人文气息,吸引众多留学生与游人驻足打卡;创新屋里,展示着周边中小学生最新制作的木质模型、电机装置等,全力激发青少年的自主创新能力;顶楼天台上即将开放屋顶花园,玻璃房、读书角、艺术廊,为老年人提供闲暇好去处……
“这座文化设施,为附近退休人群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让我印象深刻。退休人群常会不知道该做什么,但在这里他们可以开动双手,调动思想,真正去做一些事。这是很重要的,这让他们不会老去,青春永驻。”来自保加利亚共和国《言论报》国际部的记者塔尼亚·格卢赫切娃在屋顶花园里伫立良久,“我希望与中国人民之间增进往来,将这里的优质生活方式与治理经验带回我们国家。”
创新社会治理,展现“人民城市”生动实践
杨浦“烟火气”里,公共管理精细化水平正逐步提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居民们参与社区活动时的笑容,是杨浦坚持“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实践创新,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印证。
当前,杨浦着力打造“睦邻家园”体系,不仅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睦邻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睦邻家园建设目标》《睦邻家园建设导则》等实践指南,还鼓励各街道深入挖掘闲置资源,优化睦邻中心和睦邻家园建设,积极破解民生难题,全力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五角场街道创智国定社区的“睦邻门”,是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典型样本。社区排除万难,在两个相邻小区的共用围墙上打开一扇门,让原本绕路而行的居民可以借此缩短出行时间,还能彼此串门、共享社区活动,共筑和谐交融的睦邻社区。
此外,杨浦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格局已日益明晰。全区持续深化“一线工作法”,建立“三师三顾问”制度,提升顶层设计能力和创新治理效能。在社区政工师、规划师、健康师的带领下,“大家微讲堂”将高校人文资源与思政专业力量引入市民身边,背街小巷化身为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社区百姓齐聚一堂学习科学健身,乐享幸福生活……
在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杨浦坚持“居民参与”原则,注重倾听老百姓的真实呼声。比如四平路街道的抚顺路睦邻中心,在建设前,这里是一个鞋城。在三次开展居民意见征集活动后,街道统筹居民们的想法,确定了设计方案,规划了设施布局,最终赢得居民认可。“我认为居民的需求始终存在,而社区工作者要主动、深入地去挖掘、倾听。”四平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英表示,“外国记者来杨浦考察,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自我审视的机会。我们要更好地展示杨浦创新社会治理的成果,讲好杨浦故事,促进国际友好交流,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走近居民,尽最大努力满足大家的所想所愿。”
杨浦的日新月异,是对“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今年,杨浦还将继续以“最小治理单元”激活“最大治理能力”,以高水平基层治理保障“四高城区”建设高质量推进,以体制机制为抓手下好基层治理“联动棋”,以能力建设为根本打造基层治理“先锋队”,以数字赋能为支撑探索基层治理“未来路”,致力于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