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5月20日,2023年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熙街广场举行,新命名的2022年度重庆市科普基地获得正式授牌。
重庆市科普基地申报主要面向市内从事科普活动组织、科学和技术知识传播、科普创作、科普培训、科普展教品(产品)研发等工作的机构或组织,分为场馆类、教育培训类、研发创作类、旅游景区类、传媒类5类。
按照《重庆市科普基地创建及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重庆市科普基地申报、评审工作。通过各单位自主申报、区县科技局推荐,全市共有124家单位申报重庆市科普基地,经初评、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最终40家单位脱颖而出,其中场馆类23家、教育培训类10家、研发创作类5家、旅游景区类1家、传媒类1家。
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区域分布来看,此次命名科普基地更注重均衡发展,其中7家单位位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两群”地区占比为17.5%;11家单位位于中心城区外的主城都市区,占比达27.5%。同时,大力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创建科普基地,有5家单位位于两江新区和重庆高新区,占比达12.5%。
从行业类型来看,新命名的重庆市科普基地如中移物联展示中心、璧山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科普基地、816工程、重庆工商大学机器人与激光应用中心、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重庆市新知博士团新媒体科普基地等都属于新拓展的科普领域,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的行业覆盖面。
从科普产业发展来看,新命名的重庆市科普基地中,企业和民办非企单位达18家,占比45%,依托市场主体建设的科普基地占比进一步巩固。这也契合重庆“十四五”时期重点引导培育科普企业与科普产品市场、促进科普产业发展、助力全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思路。
此外,新命名的40家科普基地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卫生健康、新能源汽车、网络安全、现代农业、社会科学等方面,均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领域,科普供给内容贴近民生,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