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小城之声”如何唱响县城文旅新乐章

2023-06-07 11:52:0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化评析】

作者:覃皓珺(文化评论人、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在许多人印象中,音乐节往往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举办,时常伴随高票价、大明星、上路堵等“高大上”元素。然而,随着近期山东泗水“新青年音乐节”、浙江诸暨“西施音乐节”、湖南安化“麦咭亲子音乐节”等县城音乐节掀起“以小博大”的文旅风潮,前述观念已然改变。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引发了热议。

论机遇,小县城有大潜能。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测算,今年“五一”假期,仅音乐节和演唱会项目带动演出票房之外的交通、食宿等综合消费规模已超过12亿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大众对优质文化娱乐活动和产品的需求都在日益增长。相较于消费成本高、出行效率低的大城市,以县城为主体开展的音乐节等文旅活动,在参与成本更低的同时,还在新鲜感、预期值等方面对游客有较大吸引力。早在2009年,首届“张北草原音乐节”在当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的河北张家口张北县落地生根,不仅以“音乐+文旅”的模式吸引了众多乐迷参与,还在三年内吸引了巨额投资,带动各类文旅、地产项目拔地而起,其影响力延续至今。综合考虑张北县在活动发起时间、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国3000余座县城的基数,其中巨大的文旅开发潜能值得深度挖掘。

论挑战,要下沉需有能力。多年来,各地县城音乐节演出水平参差不齐、接待能力不足,在售票盈利之外对当地文旅产业形成有效带动作用的能力较弱,这些问题都有待突破。当前,各地县城希望通过音乐节下沉带动各项产业发展、增加当地知名度的意愿强烈。面对资源禀赋不同、经验水平各异等实际问题,县城与主办各方对此均需提升综合能力,聚焦打造差异化精品活动,实现文旅产业融合,吸引和培育优质活动团队,更好满足大众对县城音乐节品质和服务方面的需求。

综合来看,音乐节下沉县城背后,是我国文旅产业发展顺民意、拓领域、挖潜力、强实力的必然过程。“小城之声”要唱响县城文旅产业发展新乐章,需从定规划、优供给、勤升级等方面着手。

定规划,就是要实事求是调研筹划,结合本地文旅优势特色打造竞争优势。举办地本身也是音乐节等文旅活动的主角之一,有效规划才能做到亮点鲜明、稳中有进。优供给,就是既要提高音乐节等文旅活动的高质量供给,也要站在更高视野谋篇布局,与县城运动会、沉浸式文化体验、农家乐文旅项目等相辅相成、共优共进。勤升级,就是要持续升级文旅产业“软硬件”,在接待水平上让游客更满意,在宣传能力上让活动更出圈,不断接收来自各方的反馈并及时改进,留住旧友的同时吸引更多新朋。

具体可以看看山东的例子。《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将音乐节作为繁荣发展夜间旅游的主打文化产品。各地分析研判各自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推出了德州“麦浪音乐节”、潍坊“新国潮音乐嘉年华”、淄博“向阳花音乐节”、泗水“新青年音乐节”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其中,在泗水“新青年音乐节”的举办过程中,当地在筹划、宣传、落实等各个阶段倾力而为,不仅抽调2100余名干部、现场2000余名志愿者全程服务,为游客提供临时公路、临时车位,还十分重视通过融媒体方式分享相关攻略,丰富服务渠道,由此在一众县城音乐节中脱颖而出。

风潮必然有起有落,顺势而为方能致远。无论是县城音乐节,还是未来形式更多样、需求更广泛的各类文旅项目,唯有围绕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优质精神产品的期待,稳扎稳打提升能力、统筹兼顾各方效益、矢志不渝开拓进取,方能助推文旅产业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07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