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抢人大战反思:没摆脱为房地产找接盘侠的审视

2018-05-24 17:10:15 来源: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日前,直辖市天津强势加入“抢人大战”成为刷屏级的新闻,“补丁”政策更是让这场人口战争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一段时间以来,全国的不少城市掀起了抢人才的大战,为了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不少城市想出了很多绝招。但热闹之余也有不少人冷静发问:这样的“人才大战”是不是可持续?抢来的人才能不能留得住、用得好?会不会从抢人才变成“抢人口”,为炒房者打开方便之门?

人才大战之特征

>>引才范围广

各地的人才新政涉及面广,层次多,以大学生为主,引才范围得分较高的城市均制定了较全面的人才引进体系,并非专门针对高层次人才或紧缺型的少量引进。

今年3月,北京发布的《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不拘一格地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创新主体引进紧缺急需人才”。这些人才聚焦在重点领域,包括加大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金融、体育、教育卫生、高技能等7类人才的引进力度。

成都“双轨制”规定45周岁以下的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可以在成都直接落户,给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鼓励青年人才来蓉落户、保障人才住房等12条政策。

>>落户政策多

在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济南市、河南省郑州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宁波市、湖北省武汉市等在内的23个城市中,近半数城市都推出了落户优惠政策,本科以上学历均实现零门槛落户。

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沈阳市、江西省南昌市更是将落户门槛降至中专学历。

南京市今年也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取消了就业及缴纳社保的年限限制条件;放宽了年龄条件,本科学历人才从35岁放宽到40岁,技术、技能人才没有年龄限制;放宽学历教育取得形式。

>>补贴资金高

各地对引进人才的各项补贴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包括多种门类,如见习补贴、技能等级补贴、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生活补贴较具普惠性质,南京、南昌、郑州、沈阳等地均有针对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不同等级的补助,最高在每月1500元左右。

天津市制定的《进一步加快引育高端人才若干措施》提出,对连续3年来津,每年在津工作2个月及以上且不满6个月的顶尖大师,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资助和50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

也有针对首次购房的补贴。南昌提出,在工业园区企业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南昌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10万元、6万元购房补贴。

>>安居保障足

还有不少地方给房。广东省珠海市还开创式的推出送50%住房产权政策。具体来看,一、二、三类人才则可选择与政府按各占50%的比例,申请购买珠海市共有产权房,分别为160平方米、120平方米、100平方米,连续工作10年后可无偿获赠政府所持有的50%产权。

海南省将为引进的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分别按200平方米、180平方米、150平方米标准提供免租金、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全职工作满5年赠予80%产权,满8年赠予100%产权。同时,为其他各类人才提供住房租赁补贴,其中拔尖人才每月5000元,其他类高层次人才每月3000元,40岁以下的全日制硕士生每月2000元,35岁以下的全日制本科生每月1500元,连续补贴3年。

人才大战之反思

人才大战背后反映出什么问题?

如何摆脱为房产寻找“接盘侠”的审视?

包括天津、西安、成都在内的一批城市,近段时间屡屡因为大力度的抢人政策成为舆论热点。光明网发表评论员文章称,抢人政策不断升级加码、乃至召开誓师大会的场景,无疑也彰显了这些城市的“焦虑”。这种焦虑其实是一种“中产焦虑”,即城市如何填充进有一定教育背景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一群体无疑是一个地方走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这些城市需要“抢”,恰也说明内生能力不足,故而采取了政策性的填充。

然而这些城市的政策自推出以来,始终未脱为房地产寻找“接盘侠”的审视。诸如“成都2017年二手房价格上涨超过70%,居全国之首”等新闻已不鲜见。这自然会抛出一个问题:“抢人大战”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当然,将楼市升温这一副产品视作“抢人大战”的全部意义,或许并不全面。但是从网络上的分析看,舆论大多聚焦于房产升值前景或是诸如某地户籍的高考含金量等,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住房或是政策,恰是这些城市能够打出的比较有杀伤力的牌。

这些牌,其实也是精准的。对于中产群体来说,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福祉是焦虑的主要内容。这些城市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焦虑。当一线城市的中产群体面临的生活压力不断抬升,二三线城市抛出的优惠条件,提供了一条疏解通道。然而这些政策却又难脱既有框架,某种程度上反而是在固化房产、户籍、公共资源等对幸福指数的决定意义权重,继续异化为与个人前途选择进行博弈的杠杆。所以,人才究竟是在这些城市中寻找一片新的创业天地,还是在现有以房产与户籍为核心的生存格局里选择一个价格洼地?这是值得充分调研的。

人才大战

抢学历人才?岗位人才?

难道只有大学生才是人才?闯天下的农民及就业者就不是吗?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认为所谓的“人才争夺战”有一些危言耸听,因为放宽落户条件是大势所趋,各地采取相关政策,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李铁说,之所以用“抢人”这个概念,是因为这次各地的政策在落户方面开了非常大的口子。过去引才是拿工作职位对号入座,给你一份工作,然后再说落户的事情。落户人数通常会少于就业人数。而这次很多地方不问你是否已在当地有工作,先把户口给你上了。

李铁认为一些城市放宽落户条件还是停留在所谓传统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难道只有大学生才是人才,从家乡出去闯天下的农民以及各类就业者就不是人才吗?许多国家对于人口的限制非常严,但是对人才的理解与我们不同,不是按照学历,而是按照行业和就业岗位的需求。例如,无论是从事简单还是复杂的劳动,如果有岗位需求,从事该行业达到一定年限并且被长期雇用的,就认定是该岗位需求的人才,就可以办理长期定居手续。如果我们仅仅把人才定位于学历等,而忽视了城市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往往会导致引进的人和就业岗位的脱节,反而不会给城市带来活力。因此,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关于所谓学历和“人才”的炒作,实际上对于城市的认知以及对于城市发展规律和人口结构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如何避免“人才大战”成“人口大战”?

“户口空挂”现象影响公共资源有效配置

天津人才新政这几天火爆上演,自天津发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以来,不到1天便有30万人办理落户申请。而根据媒体最新报道的数据,截至21日,已有5800余人直接落户天津,在这些落户和申请落户的人群中,大多数都是在北京工作的,北京落户十分困难,于是天津户口成为了这些“北漂族”的新选择。因此,天津有关部门明确表示,此轮人才落户新政,目的在于支持有意来津真正参与天津各项事业发展,愿意在津脚踏实地创新创业的人员,而不是借落户之机,单纯挂靠户籍,或为子女获得参加高考资格、买房炒房的各类其他人员。5月20日晚,天津市人社局出台了“补丁”政策,发布人才落户实施办法相关问题解答,再次强调:“确保杜绝‘户口空挂’、‘暗度陈仓’等现象的发生。”

在极大的降低了落户门槛之后,“户口空挂”的现象只怕难以杜绝,甚至有人说,北上深可能是在“抢人才”,而很多城市其实是在“抢人口”。无论是人在户不在,还是户在人不在,“户口空挂”的现象都会导致公共资源的设计、配置、使用等方面出现问题。

人才大战拿什么留住人才?

“待遇留人”重要,但“事业留人”更关键

“抢人大战”引发了国家发改委的关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强调了两点:首先人才的引进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紧密结合,二是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怎么留,是关键。

孟玮表示,目前我国劳动力人口不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16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然保持在9亿数量级。但随着各大城市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增的就业岗位多、人才需求量大,对人才的竞争成为必然。对一个城市来讲,我们既要吸引人才落户,更要把这些人才留在当地,实实在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要持续改善我们的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不断优化城市社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为这些人才干事创业营造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为推进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待遇留人”重要,但要留住用好,“事业留人”更关键。待遇更多的是解决后顾之忧,而对于真正干事创业的人来说,第一要顾的是看能不能在这儿干成事。

如何避免人才大战“骑着骏马找良驹”?

不在于出台多少政策,而在于政策落实的速度与温度

针对部分二、三线城市的“人才争夺战”,《人民日报》发文称,大多出台了买房打折、租房补贴、落户降标、项目资助、一次性奖励等引才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在物质激励等“彩礼”难以攀高的条件下,如何引凤求凰成为人才工作的一大考验。

一时红利留不住人,哪里的体制活,哪里才是人才干事创业的沃土;哪里的服务好,哪里就能让人才落地生根。其中关键,不在于出台多少政策,而在于政策落实的速度与温度。在制定优惠政策针对性上下功夫,抓好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细节呵护;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上多使劲,既避免“骑着骏马找良驹”,又防止“大松树当柴烧”,以真心实意拴心、主动服务留人来弥补地区先天条件的不足。可以说,凤巢筑得越好,人才必能育得出、长得快,从而为引才搭桥铺路。

人的生活自古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个字,短时间内人口净流入的激增,对一座城市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如何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做好保障是需要解决的课题。 华商报记者 王利民 综合报道

人才大战之专家声音

吸引人才是第一步

关键是留住人才

对于近期各地采取的吸引人才落户新政,专家有哪些看法?华商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竹立家。

竹立家称,近期,各地为了城市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户籍新政,他对此表示肯定,但他同时提醒,要警惕一哄而上:城市有没有这样的工作岗位,有没有这样的需要,城市发展不仅要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现在看来,一些地方并没有做好这方面的规划,而是采取先把人才拉过来再说的策略。这样往往会出现人才来了以后,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所以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做好第二步,即吸引人才要有规划,后继措施要跟上去。汪玉凯认为,近期各地吸引人才的现象是一次“人才大跃进”,整体上不是特别赞成。首先,各地吸引人才本身没有问题,因为没有人才,什么事都办不成。但吸引人才不应该是简单的、大规模的这样一种方式,例如某个城市一夜之间报名数万人,某个城市几个月吸引人才几十万人等等。在他看来,为了发展,大城市之间竞争激烈,对人才的需求量肯定会激增,毫无疑问,对创新型人才、高端人才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也是无可非议的,这点首先要肯定。但是出现目前这样一种局面,让人觉得很尴尬,很容易让人联想:是不是城市的房子盖的太多了,卖不出去了,通过大批招募人才为由,吸引他们落户,买房子,消除空置房。第二,在吸引人才的过程中,有些地方简单给人才划个杠,本科及以上学历可以落户,这种简单的操作模式可能会和城市吸引人才的初衷相背离。一个城市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首先是应该有需求,如果是一味的看学历,本身这种操作模式就容易引起质疑。实际上,很多人没有本科、博士文凭,但不一定不是人才,同样,有些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但未必就是人才。第三,目前这样的人才招募方式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到底是浮夸,还是一些地方工作不实,还是造势,让人总是有很多疑虑。因此,各地为吸引人才采取的落户新政虽然出发点有好的一面,但结果还是需要反思。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