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进入“蒸烤”模式,去游泳池解暑、健身成为一项热门选择,然而各地游泳池被抽查后不时曝出“水质不达标”“游完使人全身发痒”。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快速辨别游泳池水质,从而避免因水质不佳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呢?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多次参与游泳池水质检测工作的四川省分析测试中心相关专家。
泳池尿素、余氯超标较常见
该中心化学分析实验室主任尹蓉说,按照《游泳池水质标准(CJ/T 244-2016)》,游泳池的水质检测项目包括水温、ph值、浑浊度、尿素、大肠菌群等。检测中,工作人员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要求,用处理过的采样瓶对游泳池的深水区、浅水区,以及离池边3米位置,水下30厘米处打开采样瓶采样并检测。
“常见的超标情况,一般是尿素超标和余氯超标。”尹蓉介绍说,若余氯低于规定标准证明消毒效果不达标,水中易滋生细菌;高于此标准则会对人的皮肤、黏膜、口腔和呼吸道系统造成损伤,游泳池管理人员在使用消毒剂时要把握好标准;尿素主要来自人体的汗液和尿液等排泄物,超标后可能会引发眼睛红肿等。
“看摸闻感”辨别水质
那么普通公众又应如何判断水质是否达标?四川省分析测试中心宣教中心负责人张静给出了5点建议:
第一,看颜色。如果余氯含量正常、水质优秀,游泳池会清澈见底,白瓷砖铺设的泳池池水将呈现明亮的浅蓝色;浅蓝色瓷砖铺设的会呈现深蓝色。但如果水发白,略带浑浊,则可能是细菌超标。
第二,看清浊。浊度达标的池水清澈见底,池底没有沉淀物,表明池水经常更换。
第三,闻味道。贴近水面应能闻到淡淡的氯气味,但味道太浓说明余氯超标,对人体有害;闻不到说明余氯太少,达不到消毒效果。
最后,依靠身体感觉,如果在泳池里感到“硬”“涩”“痒”“痛”,则水质较差;同时水质不好池壁会附着一层黏腻物体,表明水质正在老化,可以通过摸池壁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