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是不能踩的民生“红线”

2018-10-30 08:46:4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打击转租、规范公租房使用,不仅对做好惠民生、保稳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此举有利于促进公共租赁住房体系良性运行,推进北京市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建立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预期。

北京市住建委昨天发布通知,要求加大对公租房转租、转借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通知要求各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将取消相关家庭各类保障房资格的信息记入不良信息档案,自取消资格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允许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含市场租房补贴)及共有产权住房。5年后再次申请且取得备案资格的,应以市场租房补贴方式保障为主。(相关报道见A10版)

此次北京市住建委加大打击力度,对违规使用公租房家庭而言,有关规定的实施意味着他们将永久失去实物保障房资格。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公租房分配力度,截至今年初,北京公租房项目已建设20万套,累计分配15.76万套,今年预计还将分配公租房1.5万套。然而,随着公租房供应规模扩大,公租房承租家庭涉嫌转租、转借等违法违规使用保障房行为持续出现,公租房违规使用问题亟待解决。

公共租赁住房是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不时有公租房沦为“唐僧肉”的情况出现。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北京石景山区京原家园、朝阳区双桥家园和马泉营家园等公租房项目存在中介高价转租和租户擅自将公租房改为日租房等行为。事件曝光后,有关部门取消了相关家庭的保障资格,对转租行为涉及的中介公司做出严肃处理,同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清理网络平台上的违法违规房源信息。

公租房主要用于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公租房是不能踩的民生“红线”,必须坚决遏制公租房转租行为。要实现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必须按照中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加大公租房实物供应力度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专业化、法制化。对各种公租房乱象,必须坚守“零容忍”底线。无论地产中介还是使用公租房家庭,谁敢借公租房发黑心财,就一定要让他付出沉重的代价。

打击转租、规范公租房使用,不仅对做好惠民生、保稳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去年以来,各地密集出台房地产调控新政稳定房地产市场。北京作为一线热点城市,面对纷繁复杂的房地产市场形势,积极探索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同时稳步推进公租房建设管理,取得突出的成效。北京市此次出台措施规范公租房使用,提高保障房后期管理水平,相关举措有利于促进公共租赁住房体系良性运行,有利于提升保障房居住品质,有利于推进北京市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建立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预期。

针对公租房转租问题,有关部门在出台严厉惩戒措施之后,还必须严格执行。对转租、转借等违法违规使用保障房行为,要通过产权单位上报、群众举报、核查检查等方式,予以有效识别。同时,还要在公租房项目中全面推广人脸识别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租户开门、用水电气暖和电视网络等设备情况进行分析,对疑似转租家庭进行重点检查,让违法违规者无所遁形、彻底杜绝公租房违规使用的可能性。

主要面向困难家庭供应的公共租赁住房,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公租房必须成为不能踩踏的“红线”,而决不能成为少数人非法牟利的工具。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