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后,学后托管如何有效开展?托管后学生上下学安全问题怎么保障?萧山代表团吴李红代表带来了“双减”背景下,优化义务段“学后托管”方面的建议。
吴李红代表是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副校长,她告诉记者:“‘学后托管’启动半年,我们一线老师亲历其中,发现了一些弊端和问题。比如,无托管需求的学生也来参加托管。从众心理和教育焦虑导致了部分地区的‘学后托管’偏离了最初的本意。”
另外,托管带来的隐形弊端未被正视。“对一位7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从早上8:20入校,到傍晚5点离开校园,一天在校的时间是8小时40分钟。学生长时间在校,会导致身心疲惫,学习效率降低,‘玩’的天性被遏制。长此以往,容易引发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吴李红代表很担忧。
吴李红代表认为以“双减”为撬动点,凸显区域特色的“学后托管”优化势在必行。她建议要优化“学后托管”管理、进一步丰富“X”课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等。
其中,在优化“学后托管”管理方面,吴李红代表建议,加大托管政策和理念的宣传,让没有托管需求的学生和家庭不被裹挟。精简各类基于“学后托管”的数据和亮点填报,为老师腾出时间去钻研教学。加大社会面参与力度,牵动“学校”“机构”“社会力量”三方,吸纳更多的公益组织、民办机构、社区以及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后托管”的运作等。
对于如何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她建议要进一步丰富“X”课程,教育部门要发挥统筹作用,在全市范围内调拨一定的资源并出台相关政策,通过支教、教共体等形式,支援农村学校;各地乡镇也要主动作为,利用乡贤、企业、民间教育基金会等形式,支持属地农村义务段学校丰富“X”课程。
学生在校时间的延长,为了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吴李红代表认为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市监、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等部门协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落实“护校安园”,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上下学高峰时段校门口安全、农村偏远地区公交运力调整等,为课后服务保驾护航。
(记者 许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