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商隐,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如果古代能上网,那么搜索几个关键词就能把李商隐给搜索出来:情诗、晚唐、无题。
(资料图)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代表,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千古第一枪手”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情诗方面,李商隐可谓是十足的有才,是当之无愧的“悲情小王子”,跟情圣柳永有一拼。
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李商隐写情诗是一把好手,写“悲”诗更是一绝。
李商隐也是用典高手,常常用一些古代的人和事,借古喻今,引经据典,李商隐凭借自己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技艺,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比如他的那首诗《泪》一样,虽然不着一字,但却全是人间伤心断肠之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第一句:写的是长门失宠之泪,诉宫怨之苦。幽闭在永巷中哀怨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了衣衫。第二句:写的是黯然送别之泪,诉思妇之思。边中独居的思妇思念游子,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波。
第三句:写的是自伤孀独之泪,诉伤逝之痛。“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啼痕也应无数”。第四句:写的是有怀睛德之泪,诉敬贤之情。“岘首山的石碑前,感怀的涕泪流下几多”?
第五句:写的是身陷异域之泪,诉远嫁之苦。“昭君离去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第六句:写的是国破兵败之泪,诉英雄末路之悲。“项记兵困垓下,在营帐里夜闻凄怆的楚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当我在清晨时,来到灞水桥边看到,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才知道,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是李商隐在感怀自己的身世,这里的“青袍”其实说的就是一生坎坷多舛、怀才不遇的自己。
古往今来,无论何人都逃不过“悲伤”二字,只是悲伤的原因不一样,无论是任何悲伤,古人都已有先例,而且比我们悲伤要多千百倍。
《唐体余编》对此诗的评价是:“六句实赋,似是正面,结句一笔翻落,化实为虚”,这话说得是没错的,此诗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能将典故和自己的伤感虚实相结,不得不说李商隐写诗是入了化境了。
中国诗词短小而精悍,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里,李商隐的诗作出现率极其高,尤其是在飞花令比赛环节更是出现得极为频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说:“一个孩子不会欣赏诗,他对生活的感受是粗糙的,也很难读懂其他文学样式的精华。”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从小学习古诗词和不接触古诗词的孩子差距有多大,从小爱读古诗词的孩子,不但能培养出优雅的心态和气质,不管是待人接物都十分懂礼貌,很招人喜欢,大人在空闲的时候,多读一读古诗词,能学到一种平和的心态,古人的诗词中有喜怒哀乐和为人处世的大智慧,这些即使是到了现在也不会过时。
为了让孩子对古诗词感兴趣,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飞花令里读诗词》,要知道,飞花令需要诗词累积,也要临场反应机敏,很能体现参与者的才情,也体现了古人的诗词之趣。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说:
“中国的诗词能够激发起爱国热情,使读者会热爱我们走过的大好河山,会欣赏古人高雅的风范,会陶冶自己的情操,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讲特别重要。”
而“读诗”与“不读诗”的区别,或许就是“巧妙地出口成章”和“寥寥几个词汇”之间的差别。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本《飞花令里读诗词》,就是严格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进行编排的,诗词中经常出现的风、花、雪、月、暖、柳、晴、是、鸟、遇、松、故等百余个常见字,都能在书里找到对应的诗句,以字引诗,以诗解字。
而且,不同于市面上简单的唐诗或宋词的集结,这本《飞花令里读诗词》几乎囊括了中国古诗词的精华。
从诗歌的源起——《诗经》《楚辞》,直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选取了数百位诗词大家的1000多首经典诗词,网罗的都是最精华的千古名篇。
其中,包括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王昌龄、白居易、李清照、欧阳修等著名诗人的近千首诗词,诗词虽不是语文的全部,但想要语文学得好,诗词的根底是一定少不了!
它详细地讲出每一篇诗词背后的文化故事,以及诗词中提及到的人物、地理知识等等,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翻开它来细读经典,既能提高文学修养还能养成孩子对读书的好习惯,事半功倍。
现在这本书也不贵,只要35元,还不到一顿饭钱就可以让你不仅学习经典诗词,增加自身的学识,同时也间接影响并培养了孩子,一举两得。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的商品链接即可购买↓↓↓
注:本文为企业推广,所代表立场与本号无关。图文相关资料由合作方提供,如有侵权与本号无关,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