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讨论痤疮新药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情况。
海外痤疮新药接连上市,全球痤疮药物市场预计将在未来稳定增长。近年来国内外多家创新药研发企业投入痤疮新药的研发中,并已相继向市场推出若干产品,其中包括多款价格明显高于传统药物的产品,我们认为新药渗透率提升、消费者对“健康美”的倡导将是未来痤疮药物市场稳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全球痤疮药物市场将从2022年的99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75亿美元,CAGR达5.5%。
(资料图)
国内当下的痤疮治疗手段较落后,导致较多人群发病后遗留瘢痕,国内痤疮治疗手段有较大优化空间。现有痤疮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雄激素药物、抗生素、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等,根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轻度及轻中度痤疮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应在口服药物系统治疗的前提下,辅以外用药物治疗。我国人群截面统计痤疮发病率约为8.1%,但超过95%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痤疮发生,3~7%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目前国内的痤疮治疗手段仍有优化空间,具有更优疗效、安全性更好的新型痤疮药物亟待开发。
国内痤疮新药研发快速追赶,多个项目处于临床后期。截至2023年5月24日,国内最高研发阶段处于临床3期、2期的主要痤疮新药分别有5个/2个,研发策略包括:1)复方制剂:他扎克林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维A酸凝胶等,主要成分为已上市的药物,通过复方新药形态,增加抗痤疮药的药效作用,相对多种单方联合用药提升便利性;2)开发新剂型:如盐酸米诺环素泡沫剂改变传统口服的方式为外用,提升了安全性;3)新分子实体:沙瑞环素、ASC40、福瑞他恩等,拥有区别于传统药物的全新机制,具有极高的稀缺性。
建议关注已布局品种在海外畅销、或临床研发进度同类领先的相关标的:三生制药、开拓药业、歌礼制药等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有所上涨,在所有板块中排名上游。本周(5月22日-5月26日)生物医药板块上涨0.01%,跑赢沪深300指数2.38pct,跑赢创业板指数2.17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偏上。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除医疗服务和医药流通外,其余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中成药和中药饮片涨幅较大,分别上涨1.70%和1.35%;医疗服务跌幅较大,下跌3.12%。
投资建议:
近期观点:以盈利为核心,关注滞后型的反转投资
疫后业绩复苏仍是核心主线,建议关注滞后型反转的投资标的:康辰药业、新产业、安图生物、金域医学、迪安诊断。
创新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建议关注创新产业链的投资标的:舒泰神、奥浦迈、毕得医药、森松国际、东富龙。
强调自主可控和扩大内需均有望推动医药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议关注高端制造相关投资标的: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惠泰医疗、微电生理。
中长期观点:守正创新,配置高性价比的景气类资产展望未来,我国卫生医疗费用占GDP比例的持续提升促进支付端扩容,在老龄化加速和消费升级的驱动下需求增长较为确定,同时创新研发带动的产品迭代为供给端提供有力支撑,整体医药行业配置价值突出。
创新药产业链:随着美股加息预期见顶、投融资恢复性增长、国内创新药医保谈判降幅预期温和,均有利于创新药板块的估值修复以及产业链的回暖。
相关标的:恒瑞医药、荣昌生物、康辰药业、康弘药业、三生制药、凯因科技、舒泰神;奥浦迈、键凯科技、纳微科技、义翘神州、百普赛斯、毕得医药、森松国际、东富龙。
创新器械:在政策利好创新的背景下,本土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相继推出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逐年攀升。
相关标的:惠泰医疗、微电生理、心脉医疗、百心安。
先进制造:强调自主可控和扩大内需均有望推动医药先进制造业发展,看好国产替代率低、技术壁垒高、集采风险低的设备龙头企业。
相关标的:迈瑞医疗、海泰新光、开立医疗、澳华内镜、祥生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
疫后复苏:前期因疫情影响而受损的院内诊疗和消费医疗等领域有望迎来业绩修复,重铸信心迎高质量发展起点。
相关标的:新产业、安图生物、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美年健康。
中药板块:新药研发加速、行业监管规范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影响,均有望推动中药行业市场规模呈阶梯式增长。
相关标的:云南白药、片仔癀、同仁堂、东阿阿胶、太极集团、固生堂。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