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6岁男童感染食脑虫”上热搜,致死率高达98%!

2023-06-27 17:30:36 来源:食品有意思

打印 放大 缩小


(资料图)

近日,一条“贵州一6岁男童感染食脑虫”的消息上了热搜。原来贵州一家人去海南旅游回来之后,6岁的男孩开始出现发烧症状,十余日不见好转,几经转院,最终被确诊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也被叫做“食脑虫”。食脑虫是什么?该怎么预防?

阿米巴原虫的种类很多,是一类以细菌等微生物或有机颗粒为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阿米巴原虫一般通过鼻腔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由于其具有“嗜神经性”,所以会从鼻腔顺着嗅觉神经进入大脑,引起阿米巴性脑膜脑炎。这时人体免疫系统会奋起反抗,引发大脑肿胀。由于我们的头骨非常坚硬,空间有限,导致我们脑子里的压力就像一瓶经过暴晒已经非常鼓,但又不断摇晃的可乐……所以,导致感染者死亡的并不是大脑被“吃空”,而是飙升的颅内压力。“食脑虫”只是一个通俗的比喻。

感染阿米巴原虫的致死率高达98%,症状与细菌性脑膜炎非常相似,早期会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误诊率很高。感染者往往在出现症状后的1至18天内就会死亡。2018年12月,江苏南昌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曾经收治过一名9岁9个月的女孩,与热搜中的男孩感染了同种食脑虫,虽然经过一系列抢救,仍不幸夭折。希望热搜中的孩子能转危为安。

在热搜下方,有许多人留言说“不敢带孩子去海边了。”其实阿米巴原虫在我们生活中分布非常广泛,不止海洋,在湖泊、池塘、游泳池、温泉、泥土中,都有可能发现阿米巴原虫。2016年,43岁的何先生在深圳参加一个景点的“泼水节”活动后,不幸感染阿米巴原虫去世。总之,阿米巴原虫非常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在25℃以上的温水环境中比较活跃,42℃时繁殖力最为旺盛。

之所以感染阿米巴原虫的事件在我们身边还很少见,是因为免疫力正常的人几乎不会感染阿米巴原虫。当皮肤或黏膜有破损、人体比较劳累或患有免疫相关疾病(如HIV)时,人体被阿米巴原虫感染的概率才会上升。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接触同一水系,而只有个别人感染的原因。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8年,美国共有34例感染。2011年,中国台湾省有一名男子因为泡温泉被感染……从动辄上亿的人口基数考虑,出现被阿米巴原虫感染的事件,可以用罕见来形容。普通人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在炎炎夏日刻意避开戏水项目。如果实在担心,可以考虑尽可能远离不流动的水域,比如死水塘、未经消毒的水池等地方。如果要游泳,戴上鼻夹也会安全许多。

俗话说得好,“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祝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

扩展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食品有意思”原创科普视频免费下载(电脑端)。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