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智能化战场软件建设|环球聚焦

2023-07-06 07:01:55 来源:解放军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引言


(相关资料图)

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正推动人类社会逐步迈入智能化社会,智能化战争应运而生。无人智能作战是智能化战争的重要作战形式,软件系统的先进性、适应性、灵活性直接决定着无人智能作战力量的“聪明”程度。当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均关注软件对无人智能作战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无人系统软件生态体系,从而谋求占据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地。

●认清战争发展趋势——

立起无人智能作战“软件不软”的主流认知

无人智能作战需要软件对硬件进行优化升级和赋能增效。若作为无人系统“大脑”的配套软件落后,其硬件性能再高都只是“虚高”。由此可讲,软件不软。

软件是战术思想物化的载体。人工智能的军事化应用通常以软件形态存在,其自身不能直接作用于武器系统,必须附着于算法、数据、模型等载体,以软件形式进行充分虚拟物化。无人智能作战,人不再是交战的主要执行者,不再以战场前沿对抗力量的形式存在,而是更多地居身于后台,并将作战谋略与战术思想,以智能算法、作战模型、交战规则等形式预置到无人系统中,由其自主贯彻执行人的作战意图,以此达成预定作战目的。可见,无人智能作战仍然是人的作战意志的展现,离不开以软件为载体的预先规划与行动设计。

软件是机器自主运行的基础。没有先进软件的驱动,无人系统便只是机器。软件是计算机解决问题所使用的清晰指令和策略机制,本质上是用计算机语言抽象、提炼、转换的数理公式,能够“告诉”无人系统该怎么做,赋予其“独立”遂行任务的能力。在机器学习技术的支撑下,无人系统拥有更加强大的持续迭代升级能力,能够模拟人类感知等行为,支持自主观察、判断、决策与行动。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软件是无人智能作战发展的底层逻辑,是无人智能战斗力生成的基础。

软件是系统持续升级的抓手。传统作战体系中,装备发展往往是“一次定型、终身使用”,迭代升级通常只能按代际或改进型号来进行。这种阶跃式的间断进步,操作流程繁琐、耗时较长,未来将很难适应无人系统发展需求。从系统实现看,无人系统具有“平台通用、载荷互换、软件定义”的特性。其中,软件定义的本质是以软件快速更新与自我学习的方式,促进硬件功能的动态重构与提升。实践表明,软件以自学习、打补丁、升级包等形式持续优化,能够支持硬件系统全寿命周期内的能力提升“始终在路上”,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当前确定性作战需求,还能及时响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作战需求。

●扭住软件体系布局——

构建上下兼容、便于定制的开放型软件生态

无人智能作战涉及平台杂、功能多、领域广,对软件的要求很高。根据需求特点,可将无人系统软件体系划分为智能操作系统根基层、数据算法模型核心层、作战应用软件交互层。

智能操作系统根基层。从技术演进趋势来看,无人系统的底层仍然是计算机系统,离不开智能操作系统的基础支持。回顾计算机发展历程,UNIX操作系统、开源Linux操作系统等都对计算机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战争,尤其是无人智能作战中需要创新设计底层操作系统,筑牢异构无人系统大规模协同运用与智能涌现的根基。外军认为,可面向作战任务、战场资源、交战行为的自主控制与管理,设计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操作系统框架,将作战应用的共性部分尽可能集成沉淀到操作系统层,支持数据、知识等无形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硬件资源的虚拟化,为上层软件与用户提供便捷接口与友好环境。

数据算法模型核心层。数据、算法、模型是驱动无人系统智能生成的三大核心要素,是作战思想与交战规则嵌入无人系统的具体形式,有赖于基层智能操作系统提供的基础环境,支撑着交互层作战应用软件的智能化水平。智能化作战,需要围绕发现、识别、匹配、交战、评估等杀伤链关键环节,下大力破解作战数据生产使用难题;构建从需求生成到思路设计再到技术实现的全链条协同开发环境,支撑无人系统算法模型的快速便捷生成与高效迁移适配。

作战应用软件交互层。作战应用软件是作战人员与无人系统进行友好交互的重要媒介与窗口,支撑作战人员指令输入与无人系统信息反馈。技术机理上,作战应用软件安装部署于智能操作系统上,按照作战人员指令,按需调用对应算法与模型,以实现不同作战功能。类似于智能手机,配套网络与硬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像海量的APP决定了手机各式各样的强大功能一样,无人智能作战涉及多个作战域,涵盖侦察、指控、打击、评估、作战保障等所有作战功能,作战应用软件创新的空间极为广阔。

●拓新发展运用模式——

以软件工厂、云上超市支撑“软件定义作战”

无人智能作战,软件的效能制约着战法的发挥。顺应趋势,应以无人智能作战需求侧为牵引,推进软件产品供给侧改革,创新软件开发、共享、部署的发展模式,支撑无人系统功能的持续在线优化,促进战法行动的快速“软件定义”,加快无人智能战斗力生成。

后台布局“软件工厂”。相比其他作战方式,无人智能作战在未来战争中具有较大优势。未来战争中无人智能作战将是优先用、全程用、大量用,对软件按需定制、批量开发、快速更新的需求将会与日俱增。外军认为,软件可快速获得的适应性是无人智能作战赢得优势的关键。实践中,可吸收借鉴商用软件开发的经验,在统一的软件开发生态与技术标准下,布局层次化、分布式软件工厂体系,支撑各类无人系统软件的快速持续开发和交付。

云上设立“软件超市”。从建设发展实践来看,军事领域相关软件基本采取定向服务、线下供给的模式,供需对接缺少平台,软件获取的开放性、便捷性不足。这种模式虽然可以满足机械化装备软硬件耦合要求,但很难适应无人系统快节奏软件更新需求。外军在建设实践中,借鉴智能手机软件“应用市场”模式,以数字认证、智能密钥等技术为防护,设立面向供需两端的无人系统“软件超市”,统筹承担软件验收上架、软件产品供给、软件质量管理等服务职能,支持授权厂家与用户的按需接入与线上交互,支持需求变化与软件升级的快速链接。此外,“软件超市”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供软件开源开发环境,为部队软件工程师接续创新提供平台。

前端开展“软件定义”。从软件角度看,无人系统与智能手机类似,丰富的功能特征是由用户选择不同的APP“重新定义”赋予的。映射到装备上,智能手机可以视为无人系统,硬件与网络表现出极强的通用性,不同的APP就是面向不同作战任务部署的各类软件,支撑对应的载荷后产生多样化作战功能。未来无人智能作战,人的作用将向作战进程的始末两端转移。战前,指挥员面向作战场景定制软件服务,将作战任务、作战规则、约束条件等装载到无人系统;战后,收集分析数据,升级完善软件;战中,无人系统自主执行,仅需必要时介入干预。值得注意的是,作战人员不仅是软件产品的使用者,更是软件开发、升级需求的提报者,应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为战术与技术的融合跨越提供智力支持。

编后

弓矢相济出战斗力

■赵静轩

《胡非子》中有一个关于弓与箭的寓言。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后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由智能化战场的软硬件话题想到这个寓言,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事物总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各部分协调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特长,进而形成合力。如果将它们孤立起来,就会影响各自作用的发挥。

智能化作战即是如此,一方面,以作战平台、弹药等物理实体为代表的硬件仍然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硬件作为载体,软件的“赋能增效”便失去了对象。另一方面,软件是智能化武器系统的“灵魂”。如果软件落后,武器装备硬件性能指标再高都只是“虚高”,实战中很难发挥作战效能。基于这一认识,智能化建设中应改变“重硬轻软”的理念,将软件建设作为未来作战力量建设的一个重点,硬件与软件协同发展,实现战斗力整体质的跃升。(常书杰 张双喜 蔺向阳)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